纤维作物
县内主产棉花、青麻和黄麻。
棉花 民国期间,本县是广西棉区之一。民国32年产籽棉62万余公斤,居广西各县第一,农户亦有种棉花的习惯,唯纤维不及北方品种。解放后,棉花种植面积,变化很大:1949至1955年,种植面积都在1万亩以上,以后逐渐被粮食作物排挤,1960年,仅播种347亩,1962至1972年发展到1000亩以上, 其中1964年, 种植1.1万余亩, 以后播种面积,一直低落,1980年有12亩,1990年有299亩。棉花产量一直很低;50至60年代,平均亩产4~12公斤;70至80年代,平均亩产17~30公斤。为改变其低产局面,50年代后期,引进鄂光棉、岱字15号、洞庭棉等优良品种,1965至1966年从湘、鄂二省请老棉农来县试种高产样板,取得亩产皮棉50~78公斤的好成绩,终因病、虫多及秋旱频繁,未能推广。
青麻 清代已有种植,多为家用。民国时期,有少量种植,28年,产麻1.75万公斤。解放后, 种植面积不稳定,1971年仅种植4亩;80年代青麻价格上涨,面积扩大,后因销路不畅,1990年面积下降到8亩。
黄麻 民国时期引进种植,70年代扩大面积,1985年达2.82万亩,后因销路及价格均有问题,1990年仅种植0.22万亩。
糖料作物
县内以种植甘蔗为主,清代史籍中已有记载。民国时期,品种以竹蔗为主,黄沙河、永岁、 庙头出产较多。解放后,引进台糖134号及爪哇2878号等良种,产量高,曾普及全县,但因霜冻早、出糖率低等原因,逐渐缩小种植面积。近年来部分农户多种果蔗,1990年种植近600亩。
染料作物
山区一向产蓝靛, 以作土布染料。民国37年,曾种植150亩。后化工染料输入,逐渐被淘汰,现稀少。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