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丰盛的女备“茶食”
老人去世后,会派专人分路通知亡者已嫁的女、侄女、孙女及外孙女,这“女”们接到丧信后,要急着赶回家去“朝像”(外孙女除外),朝像后赶回家购置“茶食”,茶食是供给陪灵过夜的人吃的。全州习俗:村里老人去世,全村不论老幼,都会自觉地去陪灵,唱孝歌,听孝歌。为了感谢这些陪灵的,全州古俗由“女”们备茶食散给大家吃,一般茶食最少有四种以上,多的有十二个品种,俗称“一堂茶几个盘子”,一个盘子的数量根据亡者村中人数多少来决定,每堂茶食要发给每个陪孝客至少半斤左右,茶食由花生、瓜子、颗粒糖、饼、水果等组成,近些年还加了香烟。亡者如果“女”多,陪孝者可得回一大包果品,事先还由孝家特意向陪孝客分发了尼龙袋,以备装茶食。如今富裕了,一堂茶花2000-3000元购糖果的大有人在。由此可见全州人对“大丧”的重视程度了。
七、长歌当哭“闹丧歌”,孝堂比歌争“倒鼓”
闹丧歌(亦称孝歌),是全州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虽然与全州相邻的一些周边县也有这种习俗,只不过是受全州的影响而巳。老人去世后,亲友及村中老幼都到孝堂陪夜,相邻村的歌师从四面八方赶到孝堂唱孝歌,有的歌师不惜走上数十里夜路去唱,全州八怪之首的“全州第一怪,孝堂打鼓比歌赛,不是擂台胜擂台,为争倒鼓选秀才”就源出于此。
孝堂闹丧歌一般唱两夜,头夜起鼓,次夜凌晨倒鼓。孝堂设在香火堂屋,棺材摆在堂屋一侧(男左女右),大家陪棺而坐,边唱边陪孝。孝歌分长歌短歌,先唱一阵短歌再起长歌。短歌一般四句为一段,头三句中间打四点鼓,最后一句打一阵鼓,短歌不分老幼人人均唱。长歌则是歌师才唱。鼓是一种特制的“闹丧鼓”,高约2尺,腰型,径约尺二,牛皮制,村村都有。鼓曲有快有慢:根据歌师的歌韵歌情随时变化,老鼓师打出的鼓曲美妙绝伦,快时如珠落玉盘,飞瀑击石;慢时悠扬深沉,悲凉惊魂,半夜深更,音传数里,听后数月难忘。长歌最讲究押韵,有七字韵、十字韵、连环韵、倒挂韵、数板等。歌词内容多种多样,有为亡者歌功颂德,有唱古人古事,历史掌故,有的介绍时事政治,有唱所见所闻所感,唱腔大同小异,有时婉转苍凉,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有时清越激昂,使人毛发俱张。最让人寻味的是“比歌”和“倒鼓”,比歌时靠口才、记性、吐词、音质去争“秀才”,因为“秀才”被公认才有资格倒鼓。倒鼓的哥师是孝堂的最佳歌师。争“秀才”有“文争”和“武争”,文争是互相谦让,但也是绵里藏针,武争则靠实力,你唱一韵,他跟一韵,有问有答,比知识竞赛还过劲。有时还互相指责,但指责的方法是很文明的,比如批准人家讲错了时唱道:“贤亲台我的亲,你刚才怕没唱清,如要讲起你不信,我把真传数你听……”。在孝堂听歌,你能感悟到人与人之间朴实真挚的感情和全州民间艺术悠远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笔者敢言,世界上还没有那一种丧事仪式比全州这种孝堂唱歌仪式更朴实、更文明、更隆重,更能寄托哀思和富有现实祀祭意义。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