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锌矿开采
铅锌矿的开采时问,从东山瑶族乡的七宝坑、才冲,蕉江瑶族乡的蕉江、龙口等铅锌矿遗址鉴定,约为明末、清初。
40年代,县人蒋继伊等人投资在东山七宝坑用土法恢复铅矿开采,得铅约10吨。1949年停办。
1955年桂林专区铅锌矿办事处在七宝坑、安和泗溪源小规模土法开采铅锌矿。1956年国家投资3万元办“地方国营全县铅锌矿”,矿部设于飞鸾桥(1958年迁七宝坑) 。该厂辖七宝坑、才冲、小和平、泗溪源、大西江等矿区及冶炼化工车间,还辖大源水晶矿工区、绕山锰矿工区等。共有职工1100余人。1958年创最高产值120万元,税利53万元。1961停办。
1969年县矿山办事处,招收合同工在七宝坑、源东开采铅锌矿,1976年停业。此后,在蕉江的大源、小源,安和的泗溪源、平岗头,大西江的古木洞、长岗岭等地实行“社办公助”的方式开采铅锌矿。
1990年, 全县共有乡镇以上铅锌矿企业4家,年末有职工753人,总产值326万元,利润12万元,税金11.2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2.9万元。
钨、锡矿开采
民国25年,龙水村人蒋寿增等合股开办“寿城公司”,在万乡塘前一带开采砂锡,后逐步向大西江、湖南的新宁、资源的梅溪扩展,另组“越城公司”,仍限于采锡。寿城公司有职工300~500人,年产砂锡40吨左右,自行冶炼成金属锡约25吨。
1952年春,实行公私合营,公方为桂林专署,私方为寿城、越城两公司。合并成“寿越公司”,职工300人左右。年产砂锡30~40吨。1955年收归国有(属桂林专署) ,名桂林专区大西江钨锡矿。年产钨锡约100吨。1958年最高产量达250吨(锡占三分之一),职工500余人。1961年停办。
1990年,全县只有大西江和龙水杠口2家乡办钨锡矿,职工191人,总产值26万元,利润0.5万元,税金1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5.9万元。
铁矿开采
安和铁矿(赤铁矿)。1971年县与安和公社联营筹建开采,1974年收归县开采,因含磷超标, 1980年停产。此矿采用孔道、机械化生产,破碎、运输、装车全用机械。生产8年,产量约20万吨,总产值约500万元左右。
东山瑶族乡铁矿。用“社办公收”的办法开采,1973年投产。年产矿石0.5~0.8万吨,属褐铁矿。 1990年县内只有此铁矿, 年末职工345人,总产值17万元,利润1.6万元,税金1.1万元。
金矿开采
文桥镇金矿,1987年投产。大西江镇金矿,1990年投产。1990年底,全县乡办金矿2家,年末职工406人,总产值241万元,利润30.5万元,固定资产原值42万元。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