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虽说有史可考的资源县首建“秀字科班”为广西桂剧最早科班之一,但当时资源属全州辖地,再说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全州州城成立“南”字科班,1919年又在绍水乐家园开办了“会芳园”科班,报名者达800余人,最后选出学生60余人;1920年又在枧头村开办“清湘梨园”科班,报名者300余人,后又选出学生60余人;教师均是湘省祁剧老艺人,其中一学生就是后来誉满湘南桂北的净角郑清雄。1924年在麻市老村开办“世景园”科班时,报名者1000余人,后精选出学生60余人,教师又全是祁剧老艺人,学员马玉珂、蒋玉勇、闰玉亮等,后来都在湘桂边境享有盛名。1926年。县人唐春城在庙头街开办“连城”科班,学员多为湘籍、县籍只有6人,出科后学生田连绿后来成为祁剧界“五虎将”之一……,以上列举,只是为了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明祁剧乃桂剧之母本,祁、桂剧是母子或兄弟关系;桂剧是从祁剧演化而来。二是说明全州是桂剧发源地,全州的桂剧在明清及民国年间曾有过大普及、大辉煌的时段。全州乃桂剧发源地,又何疑之有?
6、如果我们承认大戏剧家欧阳予倩“桂剧从祁戏演化而来”的说法是权威的,如果我们不是特意歪曲历史而承认笔者列举以上史据的话,那么,全州是桂剧发源地就能定论,因为全州的桂剧与桂柳地区的桂剧是有些区别的,全州的桂剧与祁剧相似之处多一些,也就是说其“胎骨”近祁,因为全州历届科班,其教师大多为祁剧老艺人,全州桂剧受祁剧影响甚深,全州演出的部分历史传统戏的剧脚本,人物及舞台程式都与桂林戏班有差异,就连音乐、锣鼓也有区别;尤以人物脸谱的勾勒差异明显,全州脸谱接近祁剧,比桂林班勾脸细致得多。还有……可以用一句话总结,是全州人首先认识引进和认同了祁剧,并逐渐将其融入本地习俗且将其同化并改造成桂剧后,桂林戏班又将全州桂剧逐渐改变成了桂林班桂戏,全州为桂剧之源,不谬也。
7、目前桂林、柳州两市,县级桂剧团唯全州一团而已。且全州现有的农民业余红洲剧团就是半戏半调的戏班,该戏班每年演出4—5百场,且大部分时间在湖南的永州、衡阳、郴州等地区的10多个县域农村巡回,有时还与祁剧同台。2008年,湖南新宁一民间祁剧团两度邀请全州红洲剧团蒋金柏夫妇及老艺人唐义武到该地同台演出40余天80余场……不是同根同源出,哪能一唱即合拍?
8、在以水运为主的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指河运不指海运,中国航海历史不长),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开通灵渠到唐代张九龄715年开通中原至粤驿道之前的近千年中,全州是中原通往古百越(两广、福建、海南及东南亚广大地区)的唯一通道,就是在唐至清代的千余年中,还是以河运为主的;全州是中原文化传入广西的主要通道之说是历史学家肯定了的,那么作为中原文化之一的祁剧在与全州地方文化经过不断交流撞碰和认同后,最终演化而形成了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现象——桂剧,这种历史上各民族文化互相兼容的发展规律,对桂剧的形成其发源地的认同奠定了理论基础。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