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州志 > 第七卷 林业
第三节 制止乱砍滥伐
2011-02-02 22:19:10   发表:


附:全州县建江沿岸安和公社森林生态调查报告(有删节)
为了认识和利用森林资源,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我们县科委和农、林、水三局,在县委的支持下,抽出七个干部,组成联合调查组,从1980年3月18日至6月18日,历时九十天,在建江沿岸进行了以森林为主的生态调查。通过访问群众,召开座谈会议,实地观测,摸清了自然资源的变化情况,找出了原因,为保护生态平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地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建江上、中游沿岸山林的分布概况
建江位于全州县南部,水系蜿蜒穿行安和公社全境,直流入湘江,总长度40公里,控制集雨面积419平方公里。沿江两岸尽是肥沃的农田.
建江上、中游,多是高山峻岭。在历史上山山是绿林,古树参天,翠绿千层,林地落叶盈尺,清泉长流不断,土壤疏松。由于山林植被繁茂,涵蓄大量水源,群众称之为“绿色水库”。过去,这里林产品十分丰富,收入可观。如界顶大队,1958年以前,共有林木蓄积量16万立方米,每年向国家贡献松、杉木材1100立方米左右,油桐5000公斤,茶油5000公斤,棕片2500公斤,林产品收入达70500元,占原总收入133500元的52.81%。吐紫塘大队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每年能完成国家木材任务100至200立方米,产茶油100担以上,产松脂500多担, 加上其他林副产品收入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45%。蕉江大队50年代有针叶林20008亩(其中杉树19129亩),木材蓄积2.3万立方米,每年交售木材800立方米;阔叶林2万亩,蓄积量3.8万立方米,经济林7000亩(混交林),每年产油桐300担;竹林300亩,每年出售4000根;薪炭林1万亩, 还有疏林0.1万亩。共计有林面积5.13万亩,森林蓄积量6.1万立方米。每年收入7万至8万元。
二、森林资源破坏情况和原因
据调查了解,安和公社22个大队中,在营林护林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是界顶大队。这个大队,自1969年以来,总结了农林生产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真贯彻执行“以营林为基础,造管并举,造多于伐,采育结合,综合利用”的方针。从领导到群众,人人动手,坚持年年造林,现已成林的杉树4000余亩,比五十年代翻了一番。还有经济林,阔叶林3905亩,栽种竹子2000多根。 种下厚朴、山苍子23万多株,白果650株,使五、六十年代砍伐的荒山变成了林带,秃山再披绿装。全大队水土流失有所控制,自然生态开始走向好转,恶性循环初步回转。
但是,其他21个大队森林资源受到的破坏,至今还未能恢复。其损耗的严重程度是触目惊心的。1958年以前,安和公社全社有山林面积292105亩 (其中针、阔叶林231488亩,经济林24652亩, 薪炭林14200亩, 竹林1865亩, 疏林地19700亩, 其它200亩)。林木蓄积量12.96万立方米。但到1979年,有山林面积17.24万亩(其中针阔叶林15.56万亩,经济林0.81万亩,薪炭林0.87万亩,竹林0.1万亩) ,林木蓄积量23.01万立方米。比1958年以前相递减少林木面积142016亩。 损失林木蓄积量达10.05万立方米。有的重点林区的森林资源频临枯竭。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