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州志 > 第七卷 林业
第二节 造林植树
2011-02-02 22:19:34   发表:


飞机播种造林
县内于1972至1974年连续飞播造马尾松林面积94.26万亩。共飞播松种9万多公斤,投资94万元。飞播地点为:凤凰飞播区(龙水大西江文桥庙头永岁城郊6个公社) ;海洋飞播区(大西江、才湾绍水、咸水4个公社) ;东山飞播区(东山、永岁、白宝、城郊4个公社)等12个公社。
上述3年次飞播松林面积可观, 但每次飞播后,经第二年检查发芽生长率50%左右。主要原因是:(1)飞播前一年烧山后,次年新草重生密度大,飞播的种籽落地受到影响;(2)地势高(800~1000米以上)、气温低(平均8~13℃左右)、阳光不足影响了发芽生长率,尔后又由于管理不善, 被山火烧掉不少。据1983年调查,保存面积仅有6.325万亩,成活率仅6.71%。
四旁零星植树
县民素有在路旁、 村旁、 河旁、宅旁、校园零星植树的传统习惯,且多为义务劳动。1949至1990年,共植树3055.25万株(未含县、乡直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参加各式林场的义务植树)。主要种植树种有桂花、樟树、苦楝、柳树等。其中庭院、学校植树主要树种为桂花、苦楝、香椿、泡桐、果木、竹林等树种。
解放初期,县人民政府就提倡四旁义务植树,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未明确地提出任务要求和统一组织力量进行,只在每年植树季节发出号召,乡、村、街道居民和机关、团体、学校虽予以响应,但往往在种植后未加强管理,以致成活率很低。1979年后贯彻中央“村造村有、谁造谁有”政策,和1981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县内零星植树效果显著。1983年,全县组织33.03万人次进行四旁植树440万株。1949至1985年, 共植树2530.25万株,成活率由1978年前的19.8%提高到1985年的33%。从1986年起,县人民政府吸取以前的教训,提出实行划地段,包种树、包管理、包成活的三包责任制,使零星植树质量大为提高。1986至1990年,全县共植树525万株,成活率达到85%。
引进优良树种
1973年,本县始从国内外引进优良树种。到1990年止,从国外引进的有美国湿地松、墨西哥柏;从国内引进的有檫木、柳杉、白花泡桐、黑荆树等6个优良树种。
美国湿地松,具有生长快、树杆直、材质好、抗病虫力强、松脂产量高等优良特点。在国营咸水林场种植200亩,作为母树林。从1988年起,陆续在两河孟子拉林场等地推广种植,很受群众欢迎。
檫木(又名梓木),具有生长快、树杆直、材质好,是一种优良的用材树种,还可作军工用材。1975年引进,陆续种植在黄沙河镇的右江、庙头镇的大蛇岭、永岁乡的左江,绍水镇的庙山、两河乡的百板洞等5个林场,面积4000亩。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