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州志 > 第十二卷 城乡建设
第二节 农村建设
2011-02-03 12:04:18   发表:


全县农房建筑的结构和质量与解放前相比,有了巨大变化。据1993年城建委修志组对料塘、东板田、庙山、宜湘河、沿河、杨福等6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的重点调查,其情况是:土改前共1363户, 其中住木架茅房的占总户数的18.25%,住木架木皮房的占4.92%,住砖木结构瓦房的占76.73%;1990年该6村共2691户,其中住木架草房和木皮房的农户,占总户数4.05%, 住砖木结构瓦房的占71.5%,住砖混结构的占24.38%,说明农村中已有五分之一的农户,住房条件已大为改善,也有少部分困难户,居住条件有待改善。(详见表12~8)
照 明
县内农村照明,历来使用松烛、煤油。解放后直至60年代,关口、罗家湾、红桥亭水电站相继建成发电,绍水才湾永岁等公社机关、学校用电照明。70年代永红、包家湾、水源头、土箕山、百步岭、扛口、虎形、山口、三所、山陂等水电站陆续建成发电。大西江、龙水、咸水、安和、两河凤凰等公社机关、学校用电照明。80年代五福、新富江、大潮源、石城、源口、山头、分水岭、大渭洞、蜜蜂寨、磨盘坝首等一批小水电站建成发电。到1990年底,全县农村共有各种水电站139处。同年,县电网内电站(厂) 27处,装机57台,除县城外,连网供电庙头、黄沙河、永岁、城郊白宝枧塘石塘、安和、朝南、两河等10个乡镇。除个别边远山区外,全县19个农村乡镇,90%农户、88%自然村,使用电灯照明。被评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实现了点灯不用油,碎粉、打浆机械化。
交 通
解放前县内少数乡村有简易公路,但路面窄,弯道多,坡度大,路面不平,实未通车。运输往来只能靠肩挑步行。解放后1958年大办钢铁、大修水利中,兴修了一批乡道、村道。1964年以后,大搞农业机械化,各公社又先后新修了一批乡、村道路。80年代改革开放,各乡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抢修道路。据1990年统计,全县共有乡道32条, 总长249公里,村道353条,均为简易土路,总长1075公里。乡乡通客、货车,88.32%的行政村通货车或班车,大部分自然村通手扶拖拉机。因此,交通工具数量日增。1990年县公安局年审单车达6.2万辆。此外,个体户的小班车、微型车、三轮车、大班车处处皆是。

全州县龙水、 安和、朝南三乡建房发展情况表
表12~7
 

127.gif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