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州志 > 第十二卷 城乡建设
第一节 圩镇建设
2011-02-03 12:04:22   发表:

民国时期,县内有万板桥、安和、太平、大塘、麻市、石塘两河、寨圩、紫岭、龙水黄沙河庙头文桥等13个圩场,除个别圩场有小量圩亭外,多数为露天市场。石塘、黄沙河、庙头为天天圩,其余分别以农历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为圩日。1949年至70年代,圩镇建设有一定程度发展,但由于“左”的思想干扰,市场交易与圩镇建设,均受影响。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农村经济政策,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场交易日趋繁荣。将原有的圩场进行扩建、改建,并新建了一批圩场。 到1990年底,全县20个乡镇共有圩场34个,总建筑面积30192.5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2300平方米。 此外,还有大牲畜市场面积4400平方米,露天市场面积13.29万平方米。其主要圩场有:
石塘圩
位于县城南24公里,是县内第一大市场,是县城南部陆路交通的枢纽。解放前房屋低矮破旧,均为砖木结构平房。街道窄狭,路面坎坷不平,卫生条件差。解放后是历届区、社、镇党政机关所在地。并相应建立了区、公社和镇直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1950年,房屋建筑面积16640平方米。 1985年,全镇房屋建筑总面积179900平方米,内有砖混结构2700平方米。此后,镇人民政府及所属企、事业单位,陆续新建了砖混结构三层以上的办公楼、职工宿舍楼和综合楼,新建居民住宅与日俱增。1990年底,全镇房屋建筑总面积232600平方米。1988年,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资87万元,新建圩场8268平方米,设圩亭16栋,铺面47间。
街 道 1990年底镇内有新街、老街、荣门街、十米街和石大(大清塘) 街等5条街道,均为水泥路面。过镇的全沙(平乐县沙子镇)线和石百(百里村)线,拓宽为7.5米和9米,柏油路面, 两侧排水沟长2100米,沟渠宽深各1米。荣门街街道两侧排水沟宽0.5米,深0.6米,均为暗沟排水。
交 通 有全(州)沙(平乐沙子)公路通过境内,是石百(百里村)、石安(安和)公路的起点,每天往返于全州、灌阳、恭城、桂林和湖南省道县、宁远、柳州的客货车辆,川流不息。有乡道4条,总长23公里,村道8条,总长31.5公里。村村(行政村)通货车、手扶拖拉机和三轮车。
饮 水 居民历饮井水。70年代后,居民自建机压井,饮用地下水。1985年,镇人民政府兴建自来水厂1座, 日产水量200吨,日供水量72吨,铺设输水管道2.1公里。1990年底,供水120户,4000人。
照 明 居民历来使用松烛、煤油。1964年两河水电站送电,公社机关、学校和部分居民开始用电照明。在主要街道路口装有路灯。1980年由大潮源水电站供电,照明条件有所改善。1990年镇内建有变电站,由县电力公司在电网内并网供电,机关、单位、学校、居民全部用电照明。在主要街道巷口,安装普通水银灯86盏。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