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月, 县成立本地种公牛评审委员会。同年秋,在枧塘、城郊、永岁、东山等乡进行本地种公牛评选。共评出种牛48头,其中黄牛26头。1986年,又在龙水、才湾、绍水、石塘等10个乡镇评选出种公牛84头,其中黄牛51头。但是,对种公牛配种报酬未妥善解决,未能持久推广。1987年,根据自治区文件精神,决定在绍水镇搞试点。当时评选出种公牛11头,其中黄牛8头,即与养户签订合同,要求在3年内不能自行处理。同时开展配种收费,凡产小牛1头,另由畜牧局发给配种费1.5元。1989年至1990年,用同样的方法在城郊、才湾、龙水三乡评选出种公牛57头, 其中黄牛29头。同时召开了全县性的120余人参加的种公牛配种收费评奖大会,按公牛配种胎次多少定等级给奖金,解决养户实惠,所选出的种公牛基本稳定。
外地良种引进 1954年从陕西省购回秦川公牛2头, 与本地黄母牛杂交,培育出一批体型高大,能耕田、拉车的新黄牛。1965年从南宁种畜场引进摩拉牛3头(公1母2) ,由县畜牧良种场饲养,负责采精液与本地母水牛授精配种。所产后代叫广西新水牛,具有体型高大、役力强,耐热、耐粗饲、合群的特点。据1965年到1980年16年的统计,先后用摩拉公牛精液人工授精1138胎次, 终因技术水平关系,成效极低,仅产牛犊204头,后遂停止,将摩拉牛作了处理。
1972年,县畜牧良种场从南京航空部队引进中国黑白花奶牛7头,其中公牛1头,以后繁殖到24头。属乳用品种,适应性较强,生产性能好,产奶量高。成年母牛一年泌乳期305天,产奶期1~5胎,日产奶分别可达3.5~4.5公斤。1985年产鲜奶3.25万公斤。1986年因牛奶销路不广而停养。
三北羊(阿斯卡尼羊)
1973年12月, 县外贸站从新疆购回126只,在凤凰公社七里农场饲养。成年公羊体重80~100公斤, 年产毛12~16公斤;母羊体重50~65公斤,年产毛6~8公斤。后因病患增多,于1976年调资源县饲养。
1980年,东山公社盘清元,饲养三北羊17只,翌年发展到74只。但由于羊肉难销和未掌握剥羔皮技术而停养。
长毛兔
1973年至1978年之间,县外贸站从灵山县和浙江嘉善县引进中系长毛兔1600只。1980年,还从临桂县引进德系21只。 这两个品种均体型大,成年兔体重4~5公斤,每只年均产毛0.6~0.8公斤。 曾在石塘等公社办养兔场。1981,随着生产责任制落实,集体兔场下放,旋即将所有兔只,转让给农村重点户和专业户饲养。1985年以来兔毛收购牌价下降,饲养量骤减。
家 禽
1977年,县食品部门首次引进来杭鸡50只,在才湾良种场饲养。1980年以后,大西江鲁塘良种场等单位又引进数批,同时还引进新汉鸡、红布罗、星布罗、狼山鸡、罗斯鸡、固始鸡等。1985年,从江苏海安县、湖南衡东县等地引进樱桃谷鸭、康贝尔鸭、狄高鸭、北京鸭等,精心饲养繁殖。这些家禽新品种,对饲料要求高,抗病力和肉质不及本地鸡,商品价值相对减低10%~15%,但其中有属蛋用,多属肉蛋兼用型,具有增重快、饲养周期短 (如樱桃谷鸭60日龄体重可达2.5~3公斤) 、个体大(如成年红布罗公鸡体重3.5~4公斤,母鸡3~3.5公斤) 、产蛋率高(如来杭鸡一般年产蛋250个左右,蛋个重54~60克)等特点,颇受养户欢迎。1986年以后,这类新种家禽(含杂交)繁殖遍及县境。当前约占鸡鸭总饲养量中的25%~30%。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