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州志 > 第十卷 工业
第八节 建筑材料
2011-02-03 09:45:53   发表:


全州县灰、砂、砖、石用于建筑材料年代已久,出土文物证明,汉代已用青砖拱砌坟墓。解放前建筑材料主要是灰、沙、石、砖、瓦等,砖、瓦用柴草烧制。解放初开始用煤烧制红砖。1955年全县产红砖278万块,瓦282万片。
1958年在县城洗马塘兴建全县第一座水泥厂, 生产300标号水泥, 当年产水泥687吨。1960年停办。
1960年县建筑公司在洗马塘建红砖厂。1968年购置红砖机械一套,为全县机制红砖之始。1970年全州县水泥厂建成投产,从此结束了全州县完全依赖外地水泥的状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住房建设迅速发展,不仅砖、石、灰、沙供应量大增,且新型建筑材料企业亦逐步兴起。1982年10月,全县第一家水磨石厂——全州县建设街水磨石厂建成投产。 1983年全县有水磨石厂30余家。1984年全县产地板砖2.7万平方米。此类企业多属个体经营,盲目建厂,销路有限,1985年大部分停业。1985年,县天然大理石厂建成投产。此后陆续办起白宝大理石厂、枧塘大理石厂、县大理石厂等企业。
本行业乡(镇)及乡以上企业年总产值:1956年2万元,1978年329万元,1985年461万元。1990年全县乡(镇) 及乡以上建材企业33家,其中国营企业4家;年末职工2342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681万元;总产值1011万元;利润232.6万元;税金98.08万元。
附:全州县水泥厂简介
厂址位于县城西北的龙眼井村。 1968年筹建,投资164万元,1970年投产。原设计年产水泥3.2万吨。1978年以前产量徘徊在2万吨左右。1978年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1980年第一次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1984年和1985年分别投资1.9万元和30万元,对生料磨机和熟料磨机进行改造, 安装2台选粉机, 由开流式改为闭流式, 年生产能力由3.2万吨增加到4万吨。1987年12月, 投资1140万元进行扩建,新建水泥生产线设备。1991年年生产水泥能力由4万吨增加到10万吨。
厂区占地面积15.17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2.49万平方米,其中厂房1.62万平方米,宿舍0.67万平方米,其他建筑0.2万平方米。有各种机器161台,拥有4磨2窑,动力装机容量2400千瓦。产品以矿渣硅酸盐水泥为主,普通硅酸盐水泥为辅。产品主销南宁、桂林,其次是广州、 湛江、深圳、珠海、海南等地。从1970年至1990年共产水泥57.2万吨,总产值2990.08万元,利润1152.46万元,税金572.82万元。
1990年年末职工331人, 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00.6万元,生产水泥5.14万吨,总产值278万元,利润186.4万元,税金145.8万元。198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6226元。1990年为8429元。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