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代高僧全真在县城西侧一公里建湘山寺后,香火旺盛。基于佛家以不杀生为善举,各地寺院步梁武帝置放生池之后尘,相继建池,湘山寺亦不例外,俾善男信女买蛙、螺等类小动物放生,以表示善意和对佛的虔诚。
唐至德元年(756)年,全真建的湘山(寿佛)寺,历宋、元、明、清以迄民国,殿宇宏伟,上百僧众,钟磬阵阵,古木参天,崖岩幽邃,景色绝佳,昔为“楚南第一禅林”。所以上至宋徽宗皇帝,下至不少达官显贵,骚人墨客前来礼佛和浏览者众,故寺四周留下古迹甚多,尤以放生池石雕艺术著称,为人们所乐道。此放生池占地300多平方米,水洼旁有大小高低圆尖的石山兀出,依自然石形状雕凿了二十五尊栩栩如生的动物群体。
葡萄,镌于一米见方稍平的石板上,垂于叶下的串串葡萄,二鼠上下窃食作惊恐状,是用浮雕形式活灵活现地刻划出来了;飞鼠又名蝙蝠,大小两只张开翅膀欲飞,窥视一睡鹤,鹤头扭转嘴藏翅内,形成动与静、大与小的对比,手法独运;北角,一人身着长衫,侧卧人眠,是群雕中唯一的人物,或许是守护大干世界的懒和尚,致使这些大少动物活跃于放生池中,遨游嬉戏,成为一幅立体画卷。
庞大的石雕群像,有意启迪人们要爱护生灵,保护大自然生态平衡。它不但布局严谨,错落有致,而且雕凿工艺精巧,形态逼真,神情各异,相映成趣。如狮的脊毛、蛟的牙齿、书的装订线痕等历历可辨,溶智慧与技艺为一体,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这座湘山名刹古迹,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岁月,迭遭兵燹。1944年日寇入侵,梵宇被焚,僧众逃离,石雕无人管理,部分损坏,长年废弃掩没于草莽和泥土之中。文革期间又遭洗劫,毁坏殆尽,所剩无几。
近年,全州县人民政府加强对文物的管理,维修了湘山寺庙宇,将放生池石雕群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区。1988年雇巧匠精心修补整理,恢复了石雕原貌,同时挖平池底,围砌矮墙,蓄水池中,石雕水族动物如悠游水里,呈现出诱人的艺术光彩。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