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乐歌堰上歌陂村
2011-04-17   发表:

        在美丽的宜湘河畔,一排参天大树伴着古官道、古石碑、古码头,一路延伸到优美怡人的古村落。村里,县一级保护单位天官牌坊,明朝大中大夫光禄寺卿蒋遵箴号云谷公祠及碑刻、石碑等为村落增添了不少的文化底蕴。这个村子就是位于全州庙头镇境内的歌陂村。

历史悠久藏底蕴

    歌陂村村民、全州县地税局退休干部蒋家洪依其家谱介绍,该村的始祖为念三郎,字少五公,是周朝伯龄公第86代孙,蜀国大司马蒋琬公第29代孙。据说,“成都兵变”后,蒋琬的长子和次子在成都以身殉国,蜀国将亡,万分危急之时,蒋琬的小妾毛氏夫人携小儿子逃离险境,冲破艰难险阻,来到洮阳县城(当时全州有洮阳、零陵两县均属于零陵郡管辖) 永岁湘江西岸的梅潭安下家来。北宋庆历7年(公元1047年)少五公自梅潭分基,徒渡南扒船脚(现庙头路黑子村),再迁石家屋背(老宅屋),后来人口日增,又找到现在的歌陂村,始祖带领子孙们“劈洪基,塞水筑堰,亩久亩久皆盈,人人享其治田之利,百室安宁,丰享裕庆,因乐歌于陂坝之上,故曰歌陂村。”该村村形如圆月,村旁及村前有七个土堆,又称作七星伴月。全村现有人口1700多人,又清代引部分宜湘河水贯村东流,所以后又名泷溪村。村后山势蜿蜒,最低处至歌陂渡为止,有“龙头出龙水,龙尾出歌陂”之说。

  据《全州志》记载,明清时期歌陂村共有三位名人,分别为蒋遵箴(明代进士)及其儿子蒋士忠(明代进士)、蒋契(清代进士)。事实上,仅明代歌陂村就出过四个进士,蒋遵箴的爷爷亦为进士,他的第六个儿子蒋士衡“诰授文林郎、进士、探花,任右布政使”。所以大明朝廷曾为他们设立诰封碑,现在刻有“大明诰赠大中大夫南京光禄卿蒋公云谷诰赠淑人林氏诰赠淑人文氏神道”的碑还立在村前的大路上。

  当时,蒋遵箴父亲在南京为官,官至三品。在父亲的影响下,蒋遵箴于隆庆二年戊辰(1568年)科中进士,做过光禄寺少卿。明沈德符著《万历野获编》提到,蒋遵箴任吏部文选郎一职时,其儿子蒋士忠是万历癸丑(1613年)进士,官至贵州左布政使,卓有政声。蒋遵箴的女婿是全州探花舒弘志,官翰林,系尚书舒应龙之子。蒋遵箴一家都是官宦世家。蒋遵箴中年做光禄寺卿,晚年当过六年的吏部尚书。当时全州县的四邻八方都知道歌陂出了个“吏部天官”。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