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藏在深闺人未识
2010-12-28   发表:

      三、古朴的家居风格
    “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大西江村街巷曲折宁静,驿道青石铺就,自然环境野碧风清,古树遮天蔽地,明清民居古朴典雅。该村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等格局的大宅主要集中在桥头边聚居点、八房宗祠、文冕宗祠、四房宗祠、黑漆门楼、六合宗祠等周围。各院落建筑错落有致,门楼、粉墙、黛瓦、昂首长嘶的马头墙,组合形象非常丰富,别具韵味。
      宅居格局是传统的三间式,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内设明堂(天井)。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等格局。四合式宅院由前厅和后厅组成,前厅与后厅相向,中间是大天井。前厅是三间式,但地坪面较高,为正厅堂;后厅进深略浅,地坪面较前厅低。前后二厅以厢房相连,正厅与厢房的檐口设有走廊。内部木板分隔,外墙均为砖墙出山的朝笏式马头墙。这种四合式住宅设有楼层。住宅的大厅为明厅,两根圆柱显示着大厅的气派。它主要是用于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和开展祭祀活动等,也作为日常起居场所。据村里老人说,这种四合式宅院建造方式符合风水的逻辑,前厅比后厅高,于是这个家庭的未来节节升高,财富和社会地位将日益上升。
      宅院的天井(明堂)也很有特色,它除了具有承接、排除屋面流水、采光、通风的作用之外。明清时期天井正下方要砌一水池,因为屋面檐口内朝天井,所以四周流水从檐口流入天井中的水池。从风水学上讲,当初有财力建造大宅的主人,多为富户。他们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使天降雨露落到房顶后,不至于流到别人地上,而是先汇集于“天井”,再采取暗沟排水,统称说法称这种设计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当地称作“四水归堂”。
      著名的有“四家火炉”、“六家火炉”、“黑漆门楼”等精典宅院。
    “四家火炉”宅院。它由桥头边的“老四家”和两个“新四家”所建。“老四家”是指“明经进士”锦堂公成纲发脉的四子(共生五子,其第四子过继)。“新四家”其一是指成纲次子发脉的四子;其二是指成纲第五子发脉的四子。“四家火炉”体现为一个“富”字,该村有“桥头边的谷子”一说,“桥头边”是指为位于古时官道广西马路上的大西江风雨桥桥头靠右一边的下大房后裔的聚居点,全村富户多居出于此。据村里老人说,这主要得益于枕头山气脉之下的“老井”。这井水常年清澈甘冽。井旁还有一棵浓荫覆盖的古老摇钱树,那茂盛的枝叶就是摇不尽的钞票。当地有“井水越挑越涌来,财富角分积蓄来,谁能将井水挑断路,石板大路也生青苔。”的民谣。可见当地先人对“老井”的钟情可谓极至,而“桥头边”的“四家火炉”则给了它更为丰富的存在内涵。
    走进“瑞霭南天”门楼,首先跃入眼帘的是“四家火炉”那雄伟壮观、纵横交错的古建筑群落,给你以古老、宏大、深远的意味。整个建筑群由“月宫门楼”、“角分门楼”、“居依廉讓门楼”院落等若干个建筑组群组成;每个建筑组群又由若干个“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宅院格局拼接组合。建筑组群之间互有过庭相通。一条鹅卵石镶成的正“Z”字形高墙深巷贯穿整个建筑群落。巷道前设门楼(称“老大门”),上书“瑞霭南天”字体苍劲有力。巷中设中门,巷尾后设田边大门,三门日开夜闭,利于防匪防盗。远观宅院是青瓦覆顶,鳞次栉比;兽头滴水,悬挂檐头;龙角凤尾,镶于屋脊。它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幽静典雅,匠心独具。近看,宅院是大门楼、设门当、立户对、石地步;宅院八字墙壁上塑有“双龙戏珠”;马头墙壁上有风水吉祥物瑞兽貔貅、双龙戏珠、鳌吐双莲等浮雕。瑞兽貔貅,其神态威武,凶猛异常。传说貔貅喜欢金钱之味,能食四方之财,还喜吸魔怪精血并转化为财富,但没有屁眼,只食进财富而不流出。寓意希望神兽给主人旺财、挡煞、驱邪、镇宅。宅院内方柱石基、门窗、隔扇、梁架、斗拱、座斗、雀替、鸡舌、垂柱花篮等构件上的雕艺,颇为讲究。两边厢房花格嵌窗,间杂成组的鸟兽、花草,如“喜上枝头”、“瓜瓞连连”等。门楼、门罩、门额、照壁、“马头”上描有兰花、荷花、鸳鸯、仙鹤、松鼠、喜鹊、狮子、龙凤呈祥等彩绘图案。大多寓意吉祥,华而朴实。虽经数百年风雨,油漆剥落,色彩褪浅,其雕技、画艺却更显出古朴的神韵。极为可惜的是有名的“走马楼”宅院在“文革”破“四旧”时已被毁掉,让昔有“九进十明堂,跨进磨砖地板房,走出石明堂,花花帐子拖踏床。”民谣的“四家火炉”建筑群留下了一点遗憾。
      “四家火炉”虽然当时富裕,且人丁兴旺,但从“角分门楼”和“居依廉讓门楼”字义中仍可以看出,他们注重勤俭持家,财富要由一角一分积蓄。同时,强调邻里之间要讲究恭敬谦让、和睦相处的美德。 
      “六家火炉”宅院。它表现的是主人祈求“福、禄、寿”的美好心愿。该村有“六家火炉的顶子”一说。“顶子”是清朝官员帽顶的帽珠,用宝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属等制成。以材料和颜色区别官衔的等级。该村的延伟公和延杰公兄弟俩同被清时朝廷诰封为“奉政大夫”,他俩各生三子组成“六家火炉”,其后人曾有17人由朝廷发给“顶子”。可见其宅院建筑也就与众不同,其建筑气势非凡、牌匾历史悠久、青砖古色古香。院落横径曲巷,青石板铺地,“四合院”、“三合院”院院贯通,连接巧妙,徜徉其间,使你如置身迷宫。尤其是门楼、宅院门罩、门额、照壁和八字墙上的绚丽彩绘、璧画、精美雕饰。如愿吉祥如意的“乐安吉第”、“福字当头”、“喜上眉梢”、“富贵长留”、“锦绣美满”、“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鹿鹤同春”、“五福临门”和鼓舞人们意志的“松竹梅”、“春兰秋菊”等图案。无一不是构图缜密,玲珑剔透,为古色古香的建筑,增添着锦绣和光辉。
       至今保存完好的“文魁”府邸堪称其精典。其主人成琛(丁酉科举人)和成璪(甲午科举人)为官宦人家,祖孙连续几代皆有科举出身,其建筑充分显示出其府邸的特色:三进四厢房两明堂一花园,有大门、仪门、中门。明堂石板铺面。楼下正堂作祭祀之用,家龛之上高悬象征长寿的“芝圃长春”金字匾额。正堂两侧为长房,长房与厢房的檐口设有走廊。住宅从正中入口设屏门,平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大门的门楣上有“文魁”金字匾额。其建筑占地面积大、布局对称、主次分明、错落有致、造型端庄、结构严谨,融木、瓦、石等建筑艺术为一体。宅院里有大量表现自然山水的木雕、石雕,这些雕刻栩栩如生,技艺十分精湛,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精巧的花园,明堂中的蝴蝶和奇花异卉石雕,两边厢房花格嵌窗,漏窗和门扇上维妙维肖的猴、鹿、鱼、鸟等飞禽走兽的平雕、浮雕和透雕,绚丽的彩绘、璧画,如梅、竹、松、鹤等物,谐喻“松鹤延年”、“竹报平安”等,都体现了淳厚的民俗和精深的传统文化。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桂北明清建筑所罕见。
      大西江村前后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大部分明清瑰宝得以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抗日战争时期,该村因被日本鬼子盘踞,许多有着历史价值的古祠、仕匾、宅第在鏖战时被炸毁。随着时代的变迁,历经风雨沧桑,兵灾匪祸,“文革”破“四旧”,有的现只剩下残垣断壁,它仍然见证着该村一段辉煌的历史。
      察古证今、以今索古。大西江村的明清建筑不仅反映了桂北淳厚的民俗,而且显示了桂北的传统文化,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据专家们说,该村保存的明清建筑对研究桂北地区的建筑和民俗的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