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集中在灵川县灵田乡的13位同志,在全昭毅的带领下,攻下了距敌省会仅20公里灵田乡公所,俘敌官兵2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各1挺,冲锋枪1支,步枪、手枪20支。当天在灵田圩召开群众大会,宣告建立桂北游击队,号召打倒国民党反动派。7月24日至25日,全州、灌阳相继起义,两天内攻打了敌人6个乡公所和两个保安队据点,未发1枪就智取了全州县最大的石塘乡公所。接着,起义队伍到处打开地主国民党政府的粮仓,将粮食分给农民,收缴地主的枪支,吸收有觉悟的农民入伍,几天之内队伍发展到近1000人,一时声势浩大,整个广西为之震动。敌全(州)县县长唐志豪因此被明令撤职查办。
桂北地区是桂系心窝的要害部位,此时却燃起武装起义的熊熊烈火。桂系集团非常惊慌,急忙调集大量省保安队对桂北起义队伍进行“围剿”。灵川起义部队根据变化的新形势,疏散了伤病员和女同志,留下20多人的精干队伍,化整为零,分4个小组活动,由于采取了灵活的战术,队伍始终没有被打散。全、灌起义队伍则因发展太快,组建工作跟不上,又缺乏实际的游击战争经验,在与优势敌人打了几仗后,队伍被打散了。骨干王新国、邓德敏、蒋继璘(女)等20多人牺牲,起义农民死难者百余人。很多人被抄家罚款,少数人被拘押集训。但面对着残酷的迫害,除极少数人外,大多数人始终没有屈服。
心腹之患 欲去不能
起义暂时遭到挫折后,在灵川保留下来的游击队,不久与全、灌转移到灵川的少数骨干汇合。当时,游击队处境十分艰难,有时三四天见不到1粒米,个别同志对于能否坚持下去产生怀疑,主张埋下武器,伺机再干。但多数同志主张坚持下去。10月底,桂北游击队党组织决定在潞江河山区进行整风学习,学习党中央在敌后开展武装斗争的指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围绕在桂北能否开展游击战这个问题展开辩论。经过20多天的学习,批评了悲观动摇思想,全体指战员统一了认识,增强了信心。这次整风,成为桂北游击队坚持和发展壮大的转折点。整风后,党的领导作用大大加强了,党员们均能起带头模范作用。如谢韧天、杨庆祝等同志是在掩护同志们撤退时壮烈牺牲的,吴培梅、蒋光密等同志是在抗击20倍于己的敌人时英勇牺牲的。
整风结束后,游击队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反三征”的口号,部队正式命名为“桂北人民抗征队”,队长全昭毅,政委阳雄飞,副队长谢韧天。1948年1月,成立了特别支部,阳雄飞任书记,全昭毅、陈亮为委员。1948年3月,又将部队改名为“桂北人民翻身队”。此时,谢韧天同志已牺牲,任命傅一屏、阳至冠为副队长,陈亮为政治部主任。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