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佛祖因缘(三)
2011-01-03   发表:

 

     郴人又为建刹二,一龙居,一广慧。皆非所居之地。师因出游。

    [译文]:郴州士民又为他修建了两座佛寺,一座叫龙居,一座叫广慧。但都不是法师长住久留之地,于是,法师便出外云游。

    唐至德初,师过衡州雁峰寺,形貌非常:面黧隆准,阔口方颐,耳大垂肩,齿厚三分,身长九尺二寸。骨瘠如柴,脚一尺五寸,横宽四寸。寺僧怪其形,不容止宿。师曰:“既不容宿,当借行僮。”众嗤栟之曰:“行僮难得,要泥塑金刚,吾当奉送。”师曰:“不难。”以手指其一,偈曰:“摩尼瓦砾混尘埃,多眼何曾识得来,昨日西方音信至,弥陀不在九莲台。”忽然金刚倒地,一健僮挑担,从师而去。

     [译文]:唐至德初年(公元756年),法师经过衡州雁峰寺,相貌很奇特,不象普通人。他脸色黑里带黄,鼻子高耸,嘴巴大大的,腮帮成四方,耳朵大大的下垂到肩上,牙齿有三分厚,身高九尺二寸,骨瘦如柴,脚板长一尺五寸,横宽四寸。寺里的和尚觉得他相貌奇特,不让他留宿。法师说:“你们既然不让我住宿,就该借一个小童给我做挑担的仆人吧。”众和尚讥笑他说:“小仆人很难找到,要泥塑的金刚,我们理当奉送一个。”法师说:“让他做小仆人这也不难。”于是就用手指着一尊金刚喝道:“摩尼(宝珠)瓦砾混(杂)尘埃,多眼(众多凡眼)何曾(怎么)识得来? 昨日西方音信至,弥陀(无量清净佛,无量寿佛)不在九莲台。”他刚一念完,猛然间,那尊金刚便倒在地上,变成一个健壮的小仆人,挑着担子,跟着法师走了。

     众皆讶曰:“闻郴州出佛,意其人乎?暠众追之,至渡矣,跪且泣曰:“肉眼不识活佛,愿留回寺。暠师曰:“吾乃游僧,奈何言佛?”众苦留之。师以袈裟一偈留之,偈曰:“云游僧者悟真空,千佛袈裟万代宗。山寺众僧留不住,五百年间转雁峰。”授讫,师行。过渡,健僮踏一足上船,其舟震憾圆,不能容载。舟人日:“莫非金刚?”健僮倒地成泥,今人呼为“金刚渡”。

    [译文]:众僧人惊讶地说道:“听说郴州出了活佛,料想就是这个人吧。”大家便追到渡口边,跪下哭着说:“我们凡胎肉眼,认不得是活佛,大家愿意留您回寺里去住。”法师说:“我是个云游僧人,怎么说是活佛呢?暠大家还是苦苦地留他,法师便留一领袈裟,一首偈语。偈语是这样的:“云游僧人悟(懂得)真空(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的境界),千佛袈裟万代宗(袈裟本是千佛万代的祖先)。山寺众僧留不住(我),五百年间转雁峰(五百年后我会转回雁峰来的)。”送完袈裟和偈语后,法师就登船过渡了。谁知那个健壮的小仆人一脚刚踏上船,那只船就乱摇乱摆起来,不能装载人物了。船上的说:“奠非是金刚,才这么重。”话一出口,那健壮的仆人就倒地就成了泥巴。现在,人们就把这个渡口称为“金刚渡”。

    至永州珍珠岭,结绳床布其岭。留一偈曰:“晓日升虚栙看度云,个中谁共梵僧栚分;杖头自觉规员栛竞,足下犹怜剔抉栜勤。千朵好峰呈祖意,一环碧水送灵文。夜深深入无心定,远远江声净不闻。”

    [译文]:到永州珍珠岭后,他用草绳扎在树土作床,系在岭上。还留下一曲偈语道:“晓日升虚看度云(旭日升空,看浮云飘过岭上),个中谁共梵僧分(此中景色哪个僧人来与我共同分享呢)? 杖头自觉规员竟(我自觉我的锡杖已完成了规画选址的任务),足下犹怜剔抉勤(可我的双脚仍爱勤快地选择佳地)。千朵好峰呈祖意(千座山峰如朵朵莲花呈现出佛祖的心意),一环碧水送灵文(绕山的一江碧水也送来神灵的礼乐法制)。夜深深人无心定(长夜深深想定下心来,却又无法定下),远远江声净不闻(远处的江水声声似乎我完全没有听到)。”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