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州志 > 第八卷 水利
第一节 传统提灌
2011-02-03 08:46:22   发表:


人力提灌
文桥镇车头村《黄氏族谱》所载,该村始祖于明隆庆年间(1567至1572年)定居于此地时, 村前即有龙骨车提水灌田,故将其村命名为车头村。据1952年6月县人民政府《水利设施统计》记载,全县144个乡(其中缺32个乡的资料) 共有龙骨车1933架,戽斗3073个,吊桶6564个。 1953年大旱, 全县添置龙骨车444架,戽斗949个,吊桶1189个,孔明车1940架。1959年安装解放水车135架, 龙骨车增至6326架。此后,动力抽水设备逐步增多,水利工程逐渐增加,解放水车现已无存,其他人力提水工具虽仍有保存,然仅作抗旱之用。
筒车
宋初,境内已有筒车。龙水镇双车村李姓,于宋初由江西迁来该地时,村旁即有筒车两架。黄沙河镇水车村《唐氏家乘》载,宋宝元年间(1038至1040年),从尚礼村(今属永岁乡)迁来时,村旁湘江已有竹筒水车。民国24年修《全县志》载:“恩德区,湘水斜贯西北,灌水东南注之……两岸车坝一百以上,引水分注,灌溉农田”。1949年,境内共有筒车466架,灌田8491亩。 1952年筒车发展到520架,1953年增至558架,1959年发展到606架。此后,由于引、蓄水工程的增加及机(内燃抽水机)、电(电灌站)、泵(水轮泵)工程的替代,筒车逐渐减少。1990年,只有咸水乡银山庙仍保存筒车3架,灌田13亩。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