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州志 > 第八卷 水利
第一节 陂堰
2011-02-03 08:46:46   发表:

县境内湘江支流众多,且多源于高山,加之雨量充沛,故筑陂堰之条件得天独厚。据旧县志、碑刻及族谱记载,自宋、元以来陂堰遍布。由宋至明,陂堰多为卵石或柴木所筑;清代筑有不少石堰。陂堰的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是全州灌溉工程史上一大特点。
解放以前,县内0.1~1立方米每秒的引水工程有47处(详见表8~2)。其中有文字可考者十余处。
贡陂堰 位于龙水镇桥渡村。 堰长636米,条石砌筑,灌田1800亩。“宋,绍兴年间,万乡人刘霆修贡陂以溉民田”(《全县志》)。清嘉庆二十二年“洪水冲激,数百年之土堰忽遭崩决”,当时刚上任的全州知州张堉春“谕令绅民按照所管田亩,均匀捐资······公举首事,募工构石,凡五阅月而告成,石工坚固,堵蓄合宜”(《贡陂堰碑记》)。该工程至今完好。
庙山源堰 位于绍水镇松川行政村庙山口。堰依山石天成,设分水码口36处,灌田3000余亩。该水源自南宋初赵姓在白塘村定居后即行开发,立有乡规以保护水源山。1974年纳入石枧灌区与辽塘水库蓄引结合,效益更善。
龙家井 位于安和乡龙家村。“源自石穴涌出,四时不涸,流行二十余里,灌田七千六百余亩”(《全县志》)。1957年工程扩建后灌田1.1万亩。
廖堰 位于龙水镇廖家村。据廖姓族谱载,其始祖廖国器“值宋南渡,解组南归。先卜居全湘万乡” 。廖堰在廖姓定居后修建。灌田1634亩,原为木桩卵石堰,长160米。1964年国家补助资金,改为砌石坝。坝址往上迁移500米,新坝长40米。
歌陂堰 位于庙头镇歌陂村。建于元初,木桩卵石所筑,灌田1200亩。1957年国家扶助4万元, 加固大坝,扩建北渠,将大溪洲堰的灌区纳入。大溪洲堰废,歌陂堰灌区增至4666亩。 并建电站一座,装机容量80千瓦。1972年国家补助7.2万元,将原坝改成浆砌连拱坝,坝高4米,长100米。
大陂堰 位于绍水镇大陂庙村。建于明朝,初为柴木堰,“于嘉庆丁丑岁(二十二年),与众商之,易之以石,庶几永固······其间所出之费,按照田工科派······”(大陂堰碑记》)。当时灌田1200亩。1957年冬,将坝址移至清塘堰,改称大陂庙工程,灌田1.8万亩,原大陂堰废。
玉陛源堰 位于文桥镇玉陛源口。建于明代以前,灌全州和东安县 (属湖南) 两地农田3000余亩。
浮山堰 位于文桥镇江福村。灌田1126亩,有东、西二沟分水。自明代迄今,例定五日轮转。清道光三年,“照田派钱,命匠凿石,鳞砌四层”(《重修浮山堰碑》)。堰长12米,高1.6米,迄今完好。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