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州志 > 第八卷 水利
第二节 当代引水工程
2011-02-03 08:46:42   发表:


坝中段基础为黑色薄层灰岩硅质层夹大量泥炭及煤层,极破碎,风化深40至45米;坝两端基岩完整坚硬。施工中在坝右端至左50米段内软弱夹泥层未作深挖,仅至基岩;在50至90米段内清去砂砾石外,破碎层挖深达6.8米后尚属夹泥层,作基坑回填捣块石混凝土平基面。1973年10月钻探查明: 顺坝轴线有溶洞若干,较大者6个;于距坝右端导流墙5~8米段内一洞高达1.2米。工程运行至1971年,大坝出现裂缝12条;消力池被冲毁7次,1965年冲毁面积达1008平方米,后逐年修补,将浆砌块石底板全改为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护面。1974年冬,对溢流坝0+000至0+085一段 (自右至左) 进行帷幕灌浆,坝基溶洞作局部灌浆。1988年至1990年在原处又进行帷幕灌浆,用去水泥709吨,未做竣工验收。
冲沙闸原设于坝右端紧接坝身,4孔,每孔净宽2.5米,木叠梁式闸门。1966年在原闸门往右移15米处改建平板钢筋混凝土闸门2孔, 每孔净宽3米,高4.5米,装二台50吨电动手摇两用螺杆启闭机,闸底高程176.03米;原闸改为连拱坝。
进水闸位于坝右岸,两孔,每孔净宽2.2米,高3.5米,闸底高程180.34米,原为木板闸门。1972年改为钢筋混凝土闸门,装2台10吨电动手摇两用启闭机。
船闸位于进水闸右侧,宽5米,长13米。已筑部分砌石体,后因水运衰落停建。
筏道位于坝左岸,净宽4米,长140.5米,比降1:20,浆砌石结构,可过竹、木排。
干渠道共3条:总干渠,从坝首至分水闸,长31.76公里,通过流量25立方米每秒;东干渠, 从分水闸至庙头镇椅岭脚,长49.5公里,通过流量6立方米每秒;西干渠,从分水闸至五里坪电站,长2.8公里,通过流量18立方米每秒;三条干渠共84公里,有附属工程387座。工程运行以来,总干渠曾因漏水空洞垮堤6处,共长465米,均于当时修复。近年,总干渠陆续完成三面光防渗;东干渠曾因洪水溢堤崩垮一处,长46米,随即修复。近年,东干渠部分段已作三面光防渗。
效 益
除灌田4.28万亩外,并沿渠相继于1964、1966、1969、1982年辟建1台100千瓦的两河电站, 1台250千瓦的罗家湾电站,3台共4720千瓦的五里坪电站和1台100千瓦的石城电站,总装机容量5170千瓦。到1990年底止,共发电27673.28万千瓦小时。

解放后新建的引水流量在1立方米每秒以上引水工程表
表8~3

82.gif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