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阳县在《汉书·地理志》上记载明确,属零陵郡,西汉晚期已存在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按照零陵郡是“元鼎六年置”的说法,则公元前111年就有了。但根据《王子侯表》记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长沙王发之子狩燕为洮阳靖侯,则说明元朔之前就已建县,比元鼎六年又早十三年。那么,洮阳是什么时候设县的呢?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三幅在帛上的地图,其中一幅是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的地形图,在图的西北角标注有“桃阳”二字,外加方框。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地图的整理》,见《文物》1975年第2期)按这幅地图的图例,方框是县级单位的符号,说明“桃阳”是县名。其地理位置相当于今全州县西北之湘江西岸,恰好在《汉书·地理志》所载零陵郡范围之内。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洮阳废县,(全)州北三十里,汉置县,以洮水经其南而名。”《广西通志》也说:洮阳县古城址“在(全)州北三十五里,地名改州滩。”经实地调查,今全州县永岁公社大塘大队梅潭村背后,俗称“城墙上”,旧名“改州滩”,确有一处古城址,城墙基址尚存,城内地面可以看到许多绳纹板瓦和筒瓦,篮纹、席文、米字纹、方格纹等印纹陶片,都是汉代及其以前的遗物,城墙之外附近的山上有汉代墓葬群。这个城址应该就是顾祖禹说的洮阳县故城,核之马王堆帛书地图,也即是“桃阳”县城,“桃”无疑是“洮”字的别体。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一件记事木牍,书写有“十二年二月乙已朔戊辰”等文,表明该墓下葬的时间是汉文帝初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 。(《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的主要收获》,见《考古》1975年第一期) 这幅地图绘制的时间肯定比它埋葬的年代要早,可见在西汉初年就已有了洮县阳,比《汉书·王子侯表》记载又早四十四年。然而这已不是孤证。1960年在长沙的一座属于汉景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汉墓中,出土过两枚滑石印章,一枚是“洮阳长印”,一枚是“逃阳令印”。(《长沙出土西汉印章及其有关研究》,见《考古》1978年第4期)两印相校,“逃”应当也是“洮”字的别体。同墓还有两枚私印:“苏将军”铜印和“苏郢”玉印。“苏郢”应是墓主的姓名。令、长都是汉代一县的行政长官,“洮阳长印”,“逃阳令印”就是苏郢任洮阳县长、县令时的官印明器。按《汉书·百官公卿表》说:“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看来苏郢在文景时期,先做了洮阳长,后又做洮阳令,在他的任期内这个县的人口有所增长。这就完全可以说明,洮阳不但在汉初确已存在,而且已由不足万户的小县升为万户以上的大县了。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