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州志 > 第二十八卷 医药卫生
第二节 药品生产
2011-02-03 19:46:51   发表:


解放前,县内的中药店,能自制饮片。医药公司制药厂成立后,中药材以加工饮片为主,并沿用古老的手工艺,生产小量赤身小丸药和水剂等传统产品。70年代初,主要产品有内服的霍香正气丸(腊丸)、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腊丸)、十滴水、外用的红药水、酊碘等。并作为正式产品向各医疗单位销售。
1979年增加生产品种。有十全大补丸、追风药酒、枇杷止咳露、当归精、紫药水、参苏理肺丸等。年产值达27.33万元。产品畅销区内外。
1982年加工药材的主要品种有党参、黄芪、防风、槟椰、桔梗、赤芍、牛膝、白术、熟地、厚朴、续断、汛压饼、菟丝饼、乳香、没药、玉扣霜、瓜萎、硝石、磁石、龙骨、牡蛎等156种。 蜜灸的冬花、远志、甘草,用尼龙袋包装成1公斤1袋进行密封。对中药材加工,做到了依法泡制,饮片鲜明、质量好。1985年经桂林地区药检站检查,评为“饮片质量好”第二名。 1988年3月开始独立筹建桂北制药厂。 1991年12月建成试产。有职工238人。投资630万元。
县人民医院自1955年开始采用烧瓶配制法,每次只能配制30瓶大型输液。1960年后,设置专门制剂室,配备专门制剂人员,月产各类大输液0.9万瓶。1985年新扩建制剂室200平方米。有工作人员11人,除加工中药材饮片外,尚能生产肝炎合剂、排石合剂、正气丸、利眼合剂等。年产值达12万元。1990年制剂室工作人员12名。能生产10%和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等7种液体;五官科用药8种;内服制剂9种;外用制剂11种。年产值25万元。药品仅供人民医院内部使用,不向市场销售。
1969年为解决合作医疗资金的不足, 有103个大队建立草药室,采集中、草药量达1.23万公斤,计48个品种。全县有中、草药加工厂(室) 152个,并有七个公社卫生院生产大型输液、中、草药注射剂。70年代末期,合作医疗解体,各大队药厂(室)均停办。各公社卫生院制药厂也因技术、原料、质量等问题先后停止生产。
1986年7月建立全州县乡镇卫生院联合制剂室,有工作人员6人。生产大型输液、小针剂各5种,内服制剂、外用制剂各4种。1990年产值11万元。药品仅供乡镇卫生院使用。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