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6年(1947),县成立防疫委员会。要求各饮食店、旅店、娱乐场所讲究清洁卫生,禁卖生冷食品;并定每月分三次检查。
环境卫生
1952年响应毛主席“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细菌战”的号召,县人民政府动员群众,人人动手搞卫生,机关单位、街道居民区,规定了卫生日、责任区。1953年建立了3人的街道清洁卫生组,清扫街道。
1956至1958年, 县内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56年3月成立全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58年5月开展围歼“四害”活动(老鼠、麻雀、苍蝇、蚊子,后改麻雀为臭虫),到年底灭鼠54.91万只,改建厕所0.11万间,取缔不卫生厕所3.51万间,消除垃圾杂草1822.5万公斤,疏通阴、阳沟渠43万米。1959年继续抓点,抓建立制度。当年东山瑶族公社白宝片的12个大队,统一行动,用磷化锌大面积灭鼠,3夜灭鼠4.7万只。
1960年全县58个除四害重点大队、城关、庙头公社发动群众献料,拆旧新建无害化公共厕所11个。安和公社做到四净 (即垃圾、污泥、污水除净,住宅周围杂草铲净,屋内炉霉扫净,人畜粪便用净) 。1965年县城街道清洁卫生组,改为环境卫生管理所。对街道垃圾、粪便实行统一管理,厕所定专人冲洗打扫,定期消毒灭菌。对农村较大圩镇的饮食服务行业,固定专人进行经常性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1972年农村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抓两管、五改 (即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环境卫生)。全县有10个公社、1个镇,进行了“两管、五改”试点。1976年全县18个公社, 272个大队,3396个生产队,开展了规模较大的以“除害灭病”为中心、以“两管、五改”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取得较好成绩。评出先进卫生单位78个,最清洁户1541户,清洁户1.87万户。
1980年11月,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配有专职干部2人。1981年3月在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县委、县人大、县政府领导人,带领机关、厂矿、部队、中小学师生上街打扫环境卫生,广泛地推动了城乡爱国卫生运动。
1985年1月县城建立了治理脏、 乱、差领导小组,各单位抽出30多人组成专业队伍,对县城市容卫生、 社会秩序实行了综合治理, 拆除违章建筑房屋11座,个体摊贩乱搭的帐棚250多处。 1987年为了搞好县城环境卫生,城建委拨款购买解放牌自动装卸垃圾车一辆,各单位购买垃圾桶120个。1989年全国定每年4月为“爱国卫生月”。中共全州县委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各乡(镇)、县直党政机关的岗位责任制中。县又拨款购买垃圾车一辆及洒水车和手推车,并修好多年失修的水沟淤塞的北门小街。1990年中共全州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岗位责任制办公室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县直机关进行卫生大检查,逐项记分列入年终考核内容,作为发年终评奖依据。当年评选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90个, 先进个人7名。还广泛开展两次灭鼠活动。爱卫办专职人员由2人增至5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