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桂北农民文化生活调查后的忧思与呐喊
2010-12-27   发表:


         二、瓶颈剖析

        1、冰冻三尺 并非一日之寒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普遍实行生产责任承包制后,生产力的解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解决温饱问题后的农民,在改革的浪潮中不再安于现状,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不断发生着变化,打工潮的兴起一浪高过一浪,到上世纪末农村的“劳力”基本上只剩下了“389961”部队(妇、老、幼)。而现在,连中壮年妇女也大部分结伴或伴夫附子女外出打工了。中青年劳力骨干的流动,逐渐打开了农村开放的窗口,沿海文化、西方文化连绵不断进入广大闭塞农村时,先进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大浪淘沙般地进入农民的视野,冲击着农民的传统观念。以文化承受力称著世界的中国农民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有些失控了。

        农民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眼界放宽了,束缚人们思想数千年的陈旧观念解冻了。当时,有人把中国1949年的解放称为农民的地位解放,把农村的改革开放称为农民的思想解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农民的传统道德在滑坡,价值取向、精神支柱等也发生了倾斜,人性也出现扭曲,物质文明与精神愚昧纠结在一起,富足并没有解除精神的贫困,反而是后者扭曲着前者,不少地方是:物质富足靠科学,精神安慰靠迷信;发财前请科技,发财后烧高香。“生活富了,精神空了”的现象在农村相当普遍。

        如果说以上成因是因为农民数千年传统观念在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变异”现象(权且以此为论),那么,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实行责任制后,农民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单作业,绝大部分地区的集体经济瓦解了,对于农民文化这种公益性的事业政府投入甚微,就逐渐被淡化了。“人人各扫门前雪,哪管文化不文化”,这是我在农村文化调查中一个群众讲得最切题的一句话。2000年,中央部署农村电影“2131”工程(从21世纪起,一个村一个月有一次电影看),多年来一直得不到落实,主要原因是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加上农民没有了集体资金,一家一户凑钱放电影谈何容易!所以才出现了“电影20多年没进村了”的现象。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