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舒应龙轶事
2011-04-17   发表:

      舒姓在全州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最著名的就是舒应龙舒宏志父子。本文且说说舒应龙。

      舒应龙(?-1615),字时见,号中阳,广西全州北隅(今广西全州县城北)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初任广东东莞县令,史书记载他:“发奸摘伏如神”,万历初年(1573)即升左布政,万历十二至十四年任贵州巡抚,十五年底任户部右侍郎,总督黄河漕运。万历二十年,召入京为工部尚书,总理河道。史书说他“治河有功”。不久,回工部管事,加太子太保,万历二十三年被革职为民。万历三十九年为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后致仕归。万历四十三年四月二十八日卒于家。

       舒应龙的祖父舒文奎是明代举人,他的父亲舒纲,原籍广西宾阳县,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举人,授湖广永州训导,转海阳(今广东潮安县)教谕,后因喜爱全州的风尚,遂移居全州。正德年间,江苏才子顾璘由开封知府贬至全州,舒刚与他交游甚密,互有唱和。  舒应龙自幼聪慧异常,未冠而学已大成。幼时与王贻德同学,经常到湘江边去游玩,一边吟诗作对,一边切磋学业。一次,王贻德望着河边的青草说:“河边淑气迎芳草。”舒应龙应声答道:“林下轻风待落梅。”王贻德看见江边的垂柳,传说这些垂柳是北宋柳开在全州时所种,即口占一联:“绿柳沿堤皆因柳侯来时种。”舒应龙想起明洪武全州太守章复栽种百里官松的故事,于是答道:“青松夹道尽是章郎去后栽。”王贻德望着河面滚滚波涛道:“风吹波澜千层喜见蛟龙得水。”舒应龙应声答道:“日照晴空万里惊看鲲鹏横秋。”王贻德本是才华横溢之士,知道舒应龙志存高远,所谓英雄惜英雄,由是两人遂成莫逆之交。后来还结为儿女亲家。

       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黄河决口,灌徐沛,溃漕堤几达200里。洪水泛滥,运河河道被淤塞,水漫大地,村庄被摧毁。朝廷派总理河道的舒应龙到峄县治洪救灾。舒应龙为寻求排泄之法,于微山湖东查得韩家庄,其地在性义岭南,不经葛墟岭而可引湖水由彭河注泇河。于是奏请开支渠40余里,筑堽城坝,遏汶水之南,开马踏湖月河口,导汶水之北。开通济闸,放月河土坝以杀汹涌之势,为开泇运河之始。数年之间,会通上下无阻,初步治理了上游河水泛滥和溃漕堤的问题。泇运河的凿通,基本上排除了黄河决口的威胁。兴建了峄县八闸,变水害为水利,当时的运河人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百姓和船工们深感舒应龙的恩德。把他和后来接着修泇运河的刘东星、李化龙尊称为三公,在万年闸北堤建立了“三公祠”,把三公当神圣,供奉香火。三公祠建在龙王庙的遗址上。原来的龙王庙被一场大水冲得荡然无存,上演了一出“大水冲毁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的调侃戏。

      民间传说,舒应龙治理运河用了十几万挑夫(民工),夏秋季节,工地上蔓延着疟疾(打摆子)和痢疾两种传染病。疟疾病患者发高烧,忽冷忽热,光喝水不能进食;痢疾病,病上三五天就是钢铁般的棒劳力也被折磨成弱不禁风的病汉子。为此,舒应龙煞费苦心,束手无策。一天,他来到运河工地上,发现运河除盛产鱼蟹之外,还盛产河鳖,鳖别名甲鱼、团鱼。古时候,人们认为鳖是长寿的吉祥物,有灵性也有邪气,不可冒犯它。于是他想起了老家用鳖甲配草药治疗疟疾的祖传秘方,他就地取材,用鳖肉配草药煎汤,为患者补养身体,药到病除,有效地制止了传染。不知从何时起,原本为患者治病补虚的甲鱼,却成了食客们的盘中餐,并成为美食家的时髦选择。

      万历二十三年(1595)是舒应龙人生中最倒霉的一年。这一年他的儿子(名满天下的探花郎舒宏志),享年不永,卒于任上,年仅二十八岁。《广西通志·列传》称舒宏志“博极群书,过目成诵,学问渊邃,下笔万言立就,人称神童”。 舒宏志是万历十四年(1586年)的探花,当时,舒应龙尚在黄、淮治河工地,父子未及见面就永诀了。

       据史载,这一年的五月后连下大雨,黄、淮同时涨水,“高堰及高邮堤数决害漕”。(明史)应龙言:“张福堤已决百馀丈,清口方挑沙,而腰铺之开尤不可废。”工部侍郎沈思孝因言:“老黄河自三义镇至叶家冲仅八千馀丈,河形尚存。宜亟开浚,则河分为二,一从故道抵颜家河入海,一从清口会淮,患当自弭。请遣风力科臣一人,与河漕诸臣定画一之计。”乃命礼科给事中张企程往勘。

     当时朝廷里已经开始出现党争的苗头,礼科给事中张企程是奸相沈一贯的私人,“因而以水患累年,迄无成画,迁延糜费为由,罢应龙职为民,常居敬、张贞观、彭应参等皆谴责有差。”可怜舒应龙为治理水患呕心沥血,公而忘私,竟然得到如此待遇,长使英雄泪沾裳!

      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后,舒应龙又被起用为贵州巡抚,他对水利建设的忠爱依然如故。任贵州巡抚期间,他深感省会(贵阳)万山嶙峋,舟楫未通,军民粮食及食盐等,都靠肩挑背驮,极为艰苦,而南明河一水出乌江,可通思南,应设法利用。他指派游击将军杨国柱负责,,并责成沿途所经之处新添(今贵定)、平越(今福泉)、白泥(今余庆)、草塘(今瓮安)等处派人会同踏勘,通过勘察弄清了贵阳到思南的水道里程,此外还“逐一画图,贴说险易,并计工费呈报,以凭议处钱粮”,提出了反映全河段重点工程及一般工程、有河道示意图及工料概算的报告。这也许是贵州内河最早的踏勘报告和工程规划。但乌江上游河道的复杂与艰难,超出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个天才的创意也就自然搁浅了。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