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州志 > 第二卷 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貌类型
2011-02-02 17:45:24   发表:

县境地处广西东北部,是著名的南岭山脉,又为“五岭”的一部分,其南部、西北部及东南部高山环绕,地势较高,西南和东北部地势较低平,中部为丘陵地带,湘江由南西往北东流纵贯县境,湘江两岸呈狭长的丘陵——盆地,俗称“湘桂走廊”。县境西北部的真宝顶,海拔2123.4米,为广西第二高峰,屹立于才湾镇境内。石塘镇等地,地势较低平,岩溶地形发育,呈峰林谷地。
地表岩石受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使地表产生各种形态。地貌受各种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影响显著,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丘。县境西北的越城岭即在背斜轴部,由花岗岩等组成。抗风化力强,不易被剥蚀和溶蚀,呈中山分布。全州镇、石塘镇等地在向斜轴附近,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这类岩石抗风化力弱,易受风化和地表水的溶解,呈盆地和丘陵出现。丘陵和盆地交接地带,汇水条件好,岩溶地貌特别发育。根据地貌基本成因和形态,县境地貌大致可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构造侵蚀中心地貌
主要分布于县境西部和西北部与资源县交界地区,海拔1000~2123.4米,比高 (相对高差,下同)在500~1000米左右,为越城岭的主体部分;大致呈南西——北东向分布,其主峰真宝顶海拔2123.4米,在县城的西北方向(直线距离约33公里)。主要由加里东期花岗岩组成,岩石坚硬,山峰林立,山坡陡峭,断崖绝壁繁多,以风化侵蚀为主;球状风化常见,地表流水湍急,河床割切很深,呈“V”字型。
构造侵蚀低山地貌
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越城岭地区,大西江镇西部、龙水镇的百福、咸水乡的西部,呈北东——南西方向,大致与中山地貌一致。黄沙河镇的右江地区,县境东部的都庞岭北段 (东山乡的白岭一带),以及县境南部的海洋山(即蕉江乡与兴安县交界地区),海拔500米~1000米,比高200~500米或400~800米之间。主要为古生界地层分布。岩性主要为碎屑岩,次为碳酸盐岩及花岗岩。 岩性抗风化力弱, 较容易受到侵蚀和溶蚀。地形割切较深,河谷多呈“V”字型,山坡陡峭。
丘陵地貌
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偏西的大西江、 龙水、 咸水等乡一带及安和与蕉江乡等地,海拔200~500米, 比高200米左右,由古生代的碎屑系为主,碳酸盐岩次之。山顶比较浑圆,山坡平缓,分水岭不明显,呈低矮山丘。丘陵和低山毗邻,为低山的组成部分。境内的丘陵主要为山前丘陵,山坡常有浮土覆盖,是种植经济作物的主要地区。
河谷盆地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