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县名与全真和尚有关
全真和尚在永州住了三个月回来,就叫他的两个徒弟圆镜、圆鉴,编辑他在覆釜山所作的歌偈数十万字,取名《遗教经》,又有《湘山百问》一书印刷流传,于是,远近都知道湘山有圣僧在,一时禅林之盛,称为“楚南第一禅林”。
唐咸通八年(867年)农历二月初八,全真法师对徒弟圆镜、圆鉴说:“我要走了。”看到大家涕泪如雨,他说:“这副皮囊,如蝉脱壳,主人常在,无去无来,不劳悲泣。”又说:“秋去叶须落,春来花自开。”言罢,无疾而终,享年一百三十九岁(一书说活了一百六十多岁)。
圆镜、圆鉴在笋布台建院龛,收藏其遗体。到了乾符元年(874年),有全真法师的湖南同乡刘瞻,捐资建塔,次年塔成,全真的真身和遗著《遗教经》,被一并移藏其间。
全州县原来叫湘源县,在五代唐时,为避皇帝李嗣源名讳,改为湘川。县城原在城西七里之外的柘桥村(现还可见墙基),后晋高祖石敬塘天福二年(937年),楚王马希范向朝廷奏请,说湘川有名僧全真法师,建议县城迁往湘山寺东南(今县址),并将湘川县提升为州(州管两个县),改名全州。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全州因全真和尚而命名,因湘山寺而迁址。按照旧时的建置,因为全真和尚,把湘源县提了一级,升为州,兼管灌阳县。几百年之后,到了洪武二十八年,全州才从湖广划为桂林管辖,从此隶属广西。
当时刘瞻建的塔应是不高。到了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僧人志松,将原塔在旧基础上增高到二丈二尺。到了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夏,因为一次大洪水,但全城百姓却安然无恙,郡太守李时亮认为是全真法师显法保佑,发誓给法师修建一座七层宝塔。但是,太守的愿望没有完成,次年被调离全州。不过,修塔一事没有搁置下来,僧众四处募捐,并在飞来石下铲平石块、打好地基,并从潭州(长沙)请来智允法师主办其事。当地富人朱浩也大力资助,至元祐七年(1092年),终于修成了一座七层宝塔。塔为八角八面,每边长一丈,中间空,八面开窗,行人可以在塔内行走、登顶。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