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资讯
水稻苗期病害
2012-03-24   发表:

主要指烂秧和疫霉病。二者是水稻苗期两大病害,可直接造成死苗,严重者死苗率高达70%以上。

症状 疫霉病主要为害秧苗叶片。感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白色,圆或椭圆斑点,环境适宜时迅速发展,呈灰绿色水渍状不规则条斑,病斑扩大,相互愈合,叶片病部发生纵卷或折倒。在高温条件下,病斑上常产生白色霉层。后期病斑变褐,中间灰褐色,有灰白色霉层。一般情况下,该病多造成中、下部叶片枯死;在严重发生时,也可使整株幼苗枯死。

烂秧可分生理性烂秧和传染性烂秧。生理性烂秧可分烂种:①播种后,尚未发芽就腐烂了;②烂芽:芽谷下田后,尚未转青就死亡,幼根、幼芽发生卷曲,并逐渐呈黄褐色,生长停止,严重时,幼根腐烂,幼芽变褐枯死,或下弯成钩状。受害较轻者,在天气转暖,幼芽基部又出现绿色,重新长出新叶。在北方稻区秧田内还常发生黑根病。播种后1~2周,种壳及种根表面变黑周围土壤变黑并有强烈臭味;③烂苗:多发生在2~3叶期,指秧苗受低温冻害后,受害严重者,一旦天气暴晴,出现青枯死苗,先心叶筒卷,逐渐基部呈污绿色,叶色较青,最后萎蔫死亡。受害轻者,从叶尖到基部,从老叶到嫩叶逐步变黄,最后呈黄枯死苗。传染性烂秧分①立枯病:多发生在温差大或低温发芽不良情况下,幼芽幼根变褐、扭曲、腐烂,2~3叶期病苗根暗白色有黄褐色坏死,茎基变褐,软化腐烂,心叶萎垂卷缩,全株黄褐枯死。病苗茎基部有白色、粉红色霉状物或灰黑色霉状物。②绵腐病:秧苗生长初期遭冻害,又在污水灌溉及长期深灌条件下,在种根种芽基部颖壳破口处产生乳白色胶状物,逐渐向四周长出放射状白色绵毛状物。

病原 生理烂芽是在种子贮藏期其受潮,或在浸种过程中,温度掌握不好,使种子受热或过冷造成的,或深水淹灌,幼芽缺氧窒息。生理烂秧主要是因低温袭击,冷后暴晴和温差过大所造成的。

传染性烂秧病原。疫霉病:Phytophthora fragariae var oryzae-bladis Wang et Lu 为真菌,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该病菌喜低温(15~25℃)高温(90%以上)。立枯病:可由多种病菌侵染发病,主要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n oxysporium Schl)为主。绵腐病:引起该病的病原菌种类也甚多,其中以腐霉属(Pythium spp.)和绵霉属(Achlya spp.)中的一些病菌最为常见。以上这些病菌普遍存在于水中和土壤里,营腐生生活,寄生力弱,当外界环境影响稻苗,使其生活力下降时,病菌易侵入为害,而生长健壮的秧苗一般不会受害。

发病特点 育秧期低温阴雨,低温前异常高温,冷后暴晴,温度过高,大风降温及寒流袭击,均有利烂秧和疫霉病的发生。种子税壳破伤、贮藏受潮及秧田水淹稻种,易诱发病害。秧田位置过于空旷易受冷风袭击,背阳低洼,温度低而积水;秧田土质过软,覆土过厚,造成种子缺氧环境;秧田土壤盐碱含量高,造成植株吸水困难;秧田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排水不良,深水淹灌等均有利病害发生。种子自身抗寒能力差,也易发病。

防治方法 以提高育秧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增强稻种、幼苗的抗病能力,适时进行药剂防治为原则。

(1)提高秧田质量。选背风向阳、土质好、平整、灌溉方便的地块做秧田;多施彻底腐熟有机肥作基肥,提高土壤通透性。

(2)做好晒种、选种工作。

(3)适时播种。抢寒流尾暖头播种,播种要均,覆土以草木灰最好,保温保湿。

(4)科学管水。前期湿润灌水,中期(现青到3叶期)浅水保湿,后期(3叶后)浅水勤灌。遇大风降温天气,深水护秧,寒流过后立即排水。

(5)加强管理。做好冒青后扎根期、3叶期、4叶期3次追施速效肥,盖膜秧田注意适时通风炼苗。

(6)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药剂可选65%敌克松7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药前排水,药后两天内不灌水。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