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时事
全州县国企在改革创新中迸发巨大活力
2010-12-19   发表:

      全州工业曾因有过辉煌的历史,被周边县尊称为“老大哥”。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结构性矛盾突出、国企经济疲弱、自主创新乏力等问题叠加,全州工业发展“黯然失色”。面对差距,不甘落后的全州人卧薪尝胆,在“十一五”期间奋起直追,吹响了“重振大县雄风,建设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的响亮号角,加快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工业强县、由桂北重镇向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跨越。

 

       2006年全州工业对财政贡献较大的湘山酒厂,因缺乏技改投入,那时的“湘山酒”只能在低端消费市场挣扎;全州内燃机配件厂几家国有企业也在低谷中徘徊。群众普遍反映:“如果再不改制,全州这些国有企业恐怕撑不了多久!”

      面对县域工业的“风雨飘摇”,全州县主要领导下定决心:“为让国企有出路,国企改革要敢于碰硬,不回避矛盾,不躲避困难。”大胆提出:“改制一个企业,引进一大品牌,做强一个产业”的开放合作思路,合理安置原有职工;舍得“靓女先嫁”,支持本县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联姻”,实现“借梯上楼”。

      “筑巢引凤”引发“磁场效应”。该县主要领导主动到北京与华泽集团高层对接,把土地证等资料送上门,“保姆式”服务感动了华泽集团高层。对方当即决定把桂林湘山酒业二期工程列为华泽集团2010年十大建设项目第三位,承诺35年内再投入6亿元,将产能从1万吨提升至5万吨,建成后将成为年产值5亿元、税收超亿元的“航母型”企业,打造为广西第一、全国品牌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

      事实证明,湘山酒厂“入嫁”中国最大的酒类营销商华泽集团3年多来,承诺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华泽集团不仅已在老基地投入5000多万元对“湘山”工艺和品牌进行改造提升,使税收贡献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而且,占地300亩、投资5亿元的新基地正在加紧建设,预计明年底建成投产,年产白酒5万吨,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上缴税金每年超过1亿元。

       全州还成功引进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排头兵桂林福达集团,投资3亿元对全州内燃机配件厂进行改制重组。改制重组后的全州内燃机配件厂月产能由以前的300万提升到600万,创造的产值比技改前的2000万翻了三倍,不但全部安排了原企业工人,还向社会招收150多人,其中招收大学生50多名,创造了全州众多年轻大学生在企业一线当工人的纪录。桂林福达全州基地从今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建设速度迅猛,今年11月底将建成一期3万平方米的厂房并正式投产,5年内年产值将超5亿元。

       此外,投资6亿、产能达15万吨的广西新宝铝业集团、以及紫岗煤矿、化工一厂等国企的改制工作目前也正在有序推进。

      栽好梧桐待凤栖。目前,全州已经建成规划面积为1.5万亩的县工业集中区,率先成为全市12个县中仅有的4个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之一,31家企业顺利进驻园区,园区产业进一步集聚,工业格局初步凸显,2009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超过了10亿元。

      全州依托资源优势,或依托原有产业,先后引进了翔云锰业、华泽集团、中国五矿、新宝铝业、桂林福达等一批大企业,引进重大工业项目13个,总投资达27.97亿元。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已发展至59家,总产值年均增幅32.8%。尤其是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县第二产业经济总量少于第一产业的历史被改写,实现了“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漂亮转身。该县在全区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由2007年的第71位跃升至2008年第20位,前进了51位;2009年,全州在全区综合排名第27位;今年19月,该县开工投资过千万的项目达76个,财政收入今年有望超过4.5亿元。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