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六年(1741年),为选拔人才,朝廷在江南开恩科取贤士,全州恩乡石脚盘村人黄立尹十载寒窗,参加乡试,考取第三名举人,第二年春赴京城参加殿试,金榜题名中了进士,先后在江南漂阳、湖南绥宁、平江和湖北巴东四县任知县,任职二十余年,他“薄食瓢饮,民牧是亲,当以禄而不逮”,为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办事公道,县治有声,清太子太保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于敏中称赞其“家承江夏无双誉,治继西京第一流”,他口碑甚好,留下几桩趣事,今日记叙,以飨后人。
一、进京赴试
乾隆七年春,柳絮轻扬,草长莺飞,黄立尹与同乡青年才子唐一飞和一位姓陈的举人,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去京城参加殿试。他们三人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行程,傍晚时分到了京城。在京城他们先找了一家人家安顿下来,主人虽然年近古稀,但是鹤发童颜,精神极佳,他身旁还站着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年,眉目清俊,是他的孙儿。老人听说三人是来京城参加殿试的,出自对读书人的仰慕,非常热情地接待他们,并安排了上等客房和丰盛的晚宴,还特地叫孙儿陪席给三位相公斟酒接风。唐一飞不改在家的傲慢性格,粗鲁地接过酒壶,摸着少年的头,出对联要与其对对。唐相公抬头看到天空悬挂一轮明月,脱口出了上联:“月儿圆”,此时一股清风从门缝中吹来,少年不假思索便对出下联:“风儿扁”。唐相公没料到少年思维如此敏捷,感到十分惊奇,忙问老者:“这孩子读过什么书?”老人告诉他说:“孙儿曾读过几年书,已参加过殿试,钦点为翰林,我念其年纪太少,故留在身边陪我……”。三人一听愧疚不安,自叹不如。此时,老人捋捋胡须,看看宴席即兴出一上联:“冬笋炖猪脚”。唐一飞生性高傲,求胜逞能,抢先答对,“春兰缀院庭”,却并不切景。陈相公也从菜的颜色味道对对,“黄白味道鲜”,老者摇头表示不满意,黄立尹沉思了一会儿,答曰:“春花衬马蹄”,并谦虚地请老者赐教,老人非常高兴,对唐陈二相公说:“你俩还嫩了点,以后要加倍苦读,下次再考,如果唐相公想今年中榜,除非与我孙儿换副卷子……接着又说这次殿试只有黄立尹有希望。”当晚唐陈二人心事重重,细细琢磨着老者的言语,整夜未能入睡,翌日起床后三人沿着院子慢步转悠,看到朱红大门的门楣上有一副对联,横幅是“颐养天年”,上联是“膝下五孩儿尽被朝中夺去”,下联为“堂中一老叟恩蒙天子放回。”对联口气令人瞠目,他们只觉得昨晚不知天高地厚,鲁莽冒失,向旁人打听,方知老者三代翰林,当朝宰相乞休,五个儿子都在皇帝身边供职。
殿试结束挂榜时,果真只有黄立尹一人中了进士,唐陈二人名落孙山。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