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有关精神,认真总结桂林市“十二五”以来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对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市长唐琮沅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协主席粟增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永建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桂林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2011年以来,桂林市扶贫开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级各部门积极帮扶,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有效激发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在活力,扶贫事业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63万人减少到2014年底的35万人,4年减少了2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6.3%下降到2014年的9.2%。二是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不仅劳务输出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同时果、林、竹、养殖等特色产业也已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三是民计民生有效改善。广大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贫困面貌得到显着改善。四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市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2700元增加到2014年的5530元,年均递增19%以上,其中龙胜、资源、灌阳3个贫困县(自治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会议同时指出,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开发面临着新挑战。一是扶贫标准更高。扶贫标准从2011年的2300元提高到现在的2736元,幅度提高较大,贫困人口相对增加不少。按照新标准测算,桂林市贫困人口还有35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6.7%。二是扶贫任务更重。新时期扶贫开发除了“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要求外,又增加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内容,任务更为艰巨繁重。三是扶贫难度更大。目前的贫困地区多是区位条件较差、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程度较深,减贫压力更大。四是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尽管桂林市贫困县和贫困村人均收入增幅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出很多,但由于贫困地区基数小,收入差距仍然逐年加大。五是帮扶工作有待加强。个别单位对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认识深度不够、重视程度不高、工作力度不大;有的驻村工作队员没有按要求驻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做工作,帮扶效果还不理想。
会议强调,扶贫开发事关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头号民生工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一要把整村推进作为主攻方向,实现499个贫困村整村脱贫。二要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重点任务,特别是加快通行政村公路、通村屯道路建设。三要把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作为核心环节,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实施教育扶贫。四要把减少贫困地区农业人口作为根本出路,动员和引导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村群众,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扶贫成本极高的贫困群众,逐步向条件较好的地区搬迁转移。五要把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作为重要保障,大力实施专项扶贫,着力实施行业扶贫,积极实施社会扶贫,努力推进参与式扶贫。六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坚强后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会议指出,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桂林市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完成上述目标,必须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在富民产业培育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在精准扶贫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在金融资金支撑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在公共服务保障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在素质提升上实现新突破。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