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时事
农村老调解员李归生:在瑶乡播种法治的种子
2015-02-25   发表:

印象。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农村老汉还有着另一个身份:全州东山瑶族乡锦荣村委人民调解员。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上锦荣村生产大队的治保主任以来,李归生30多年的人生都与农村调解员这份工作联系在一起。30多年来,他直接参与调解的家庭、邻里、婚姻等各类民事和预防事件激化案件1000余起,为村里的和谐安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也为瑶乡撒播下了法治的种子。

中国刚成立的1949年。“我可以说跟着新中国一起长大的。”虽然已年过花甲,但李归生说话的声音依然洪亮,他幽默地笑称这是多年调解工作锻炼的结果。“现在社会在发展进步,我们做农村调解工作的也要跟得上时代,没事也要多学习下。”李归生,与那个时代出生的大多数农村人一样,并没有读过很多书,上完初中后,他便跟着父亲在村里的生产队出工赚取工分了。在参加劳动之余,李归生还很喜欢管“闲事”,遇到村里不公平的事情总忍不住出来说上两句。“刚改革开放那几年,大家的法律意识还很差,遇到纠纷矛盾,都是讲谁家的家族势力大,一般很少有旁人出来讲公道话的。”李归生回忆说。

由于“好管闲事”,1982年,33岁的李归生被推举为锦荣村生产队治保主任,负责整个生产队的治安和村民矛盾调解。“别看只是嘴巴上说说,调解工作其实不好做哩。”李归生告诉记者,他所负责的锦荣村委有2800多人,人口不仅很多还很分散,其中距离李归生所在的湾屋村最远的古木冲村步行需要2个小时。“那时候农村由集体生产到包干到户,这样村民之间因土地、林地等产生的纠纷和争端也比较多,我一个人负责一个村委所有的纠纷调解,忙起来很多时候连自家的事情都顾不上。”李归生说。

1998年,锦荣村委古木冲村两位村民争开荒地,因言语不和,发生肢体冲突,邻居见势不妙就出村找到李归生,希望他能为他们进行调解。当时,李归生跟妻子正在浸泡家里的稻谷种子,准备撒播到秧田里。李归生听来人说明情况,丢下手中的活就要上路,一旁的妻子有些不高兴:“把稻种播下了再去也不迟,不然等你回来种子发芽长了就坏了。”可李归生知道,古木冲村没有多少人口,但矛盾复杂,且如果家中一人和他人发生争执,那么全家都会上阵。

“我去晚了可能要出大事情,秧等我回来再下吧。”说完,李归生和来人上路了。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李归生走了1个多小时才抵达古木冲村。“我到村里的时候,发生争端的村民已动起手来,他们各自家族的人也陆续赶到,情势十分危急。”李归生告诉记者,面对那种场景,他心里其实也有点害怕,因为他很清楚那时候一旦两个家族打起来,作为调解人如果插手很可能被愤怒的村民暴打一顿。“既然我是做这份工作的,我就必须要制止并调解好他们的纠纷矛盾。”李归生说。李归生先去拉开已扭打在一起的两位村民,让他们住手坐下来好好调解。但其中的一位对李归生怒吼,让他走开不要多管闲事,否则他就不客气了。说着一掌推向李归生。李归生由于没有做好防备,一个踉跄摔倒在地,双手都磨出了血。但他顾不来那么多,爬起来又拦在两位村民之间。“你们实在要动手,就先把我打倒。”两人见李归生豁出去了,最终无奈地坐下来接受调解。两位倔强的村民虽然接受了调解,就是不在调解书上签字,想等李归生一走又私下“解决”。“我心里也很急,想早点解决矛盾回家下秧,但矛盾没调解好,我就不能离开。”李归生当时就横下心来,村民不签字,他就不走。就这样直到第7天,冷静下来的两位村民终于在调解书上签了字。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