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是中国淡水养殖的主养品种之一,目前养殖年产量达400万吨以上。草鱼以其肉质细嫩、个体大、肌间刺少而备受消费者喜爱,但草鱼在养殖过程中的“四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制约着草鱼养殖的发展,其中病毒性草鱼出血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一般药物很难防控。为了突破草鱼病害造成的发展瓶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吴淑勤带领一批科研技术人员,长期致力于水产免疫技术的研发。终于,2011年研制多年的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获得我国首个水产疫苗生产批准文号【兽药生字(2011)190986021】;淡水鱼类败血病细菌疫苗也获得生产批准文号【兽药生字(2011)190986013】,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批可用于草鱼的水产疫苗生产批文,标志着我国水产疫苗产业化的开启。
草鱼出血病活疫苗可用于预防草鱼出血病;草鱼的细菌性烂鳃、赤皮和败血细菌灭活疫苗可用于预防草鱼主要几种细菌病。这些疫苗的特点是用量少、效价高、保护力强、免疫产生期快、使用安全方便,克服了组织苗(土法疫苗)效果不稳定的缺点,可广泛应用于养殖草鱼的免疫防病。
注射免疫法
注射免疫的特点是用量少、效价高、保护力强、免疫产生期快、使用安全,因此是目前国内外首选的免疫方法。
(1)注射免疫前准备工作
免疫时机:在冬末春初,气温在10℃~20℃时放养草鱼种期间适宜注射疫苗。夏季高温鱼病易发的时候不适宜注射疫苗。注射规格:通常3寸(10厘米)以上的鱼种,就可以注射疫苗。如在操作熟练的情况下,小规格鱼种也可以注射疫苗,但注射剂量要少,且保证鱼种体长在3厘米以上。通常选择在天气晴朗、水温适宜的早晨进行鱼体免疫。
水环境:注射前须按常规法取养殖池、塘、网箱水域水样,检测水质的盐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理化因子,并结合经验性水色观察,判断水质质量,在确保水质安全时才进行免疫。
鱼体:在施行免疫前,首先要确认待免鱼健康:通过询问养殖业主了解待免鱼的生长、摄食、有无病史与用药史、周边其他养殖尤其是与待免鱼同类养殖的病史。抽样待免鱼3尾~5尾,观察体表、摄食是否正常,显微镜检查寄生虫情况。免疫前待免鱼需停饲(饵)一天。
器具:注射免疫准备工作首先要选择型号合适的连续注射器,使用时须用75%的酒精消毒或用开水煮沸15分钟~20分钟消毒。一般来说,规格在11朝~4寸的鱼种一般选用4#注射针头,规格在5寸以上的鱼种一般选用5#注射针头。若采用腹腔注射时,要防止扎针太深伤及鱼体内脏,可在注射针头上套一小截塑料管或剪短针头,暴露出的针尖长度略长于鱼体腹肌厚度。
(2)注射免疫操作
药液配伍:1瓶“草鱼出血病冻干苗”1瓶可免疫500尾份鱼,用于草鱼出血病预防;也可用1瓶“草鱼出血病冻干苗”配1瓶100毫升“草鱼细菌联苗”,用于预防草鱼出血病和主要细菌病。
注射时,半斤以下鱼种每条注射0.2毫升;半斤以上鱼种每条注射0.3毫升。
注射部位:一般采用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肌肉注射注射背鳍基部,与鱼体呈30°~40°的角度,向头部方向进针,进针深度约为0.3厘米,根据鱼体大小以不伤及脊椎骨为度。如技术熟练,用腹腔注射或胸腔注射法,药液不易漏出,将针头沿腹鳍内侧基部斜向胸鳍方向进入,与鱼体呈30°~40°的角度,向头部方向进针。
操作注意:整个操作过程要轻、快、稳,尽量减少鱼体的损伤,密切注意鱼的稳定状态,如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早期安全防护处理。注射疫苗后最好用“鱼菌清”“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消毒水体,预防细菌感染伤口。
在注射过程中需将疫苗瓶遮光放置,忌暴晒。疫苗一旦开瓶后,就要马上使用,而且要当天用完。当天开瓶但没用完的药液、用完的瓶、纸箱、泡沫箱等废弃物要做无害化处理,以免造成污染环境。
(3)注射免疫后管理
注射后必须加强日常养殖管理工作,检测水质的理化因子,确保水质良好;同时观察受免鱼的摄食,投喂新鲜的优质饲料,在免疫后的头1周~2周内,每日投喂一次复合维生素,添加维生素-C。
浸泡免疫法
浸泡免疫接种方法,方便了生产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小了操作对鱼体的刺激,提高了生产效率。浸泡法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鱼苗、鱼种等规模化使用,目前适于浸泡免疫的鱼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灭活疫苗已经获得生产批准文号,用于草鱼细菌败血病的预防。浸泡接种试验鱼相对保护率为62%~66%,也可达到有效保护。
(1)苗种选择和准备
检测方法同注射免疫。各地水文、气候、水质、鱼种质量的不同,在批量免疫处理前,要对待免鱼进行安全性测试。随机抽样20尾~50尾鱼进行试验,在疫苗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疫苗使用浓度、鱼苗密度和充氧等条件下,观察在规定的浸泡时间内是否出现异常反应,还可以通过延长浸泡时间或提高疫苗使用浓度30%~100%或加大10%~50%鱼苗密度等做法,以考验鱼体的高强度耐受性,这对批量免疫处理的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2)浸泡免疫操作
将鱼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灭活疫苗用清洁自来水稀释100倍,每升疫苗原液可分批浸泡鱼种100公斤,浸泡15分钟,同时用增氧泵增氧。必要时,使用过程中,添加佐剂,可提高效果。
浸泡免疫减小了操作对鱼体的刺激,因此注射后管理相对注射免疫相对简单,注意保持常规养殖生产操作科学规范即可。
疫苗免疫失败的可能原因
操作过程也会出现免疫失败,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要逐一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鱼体方面:鱼体一定要保证健康。捕鱼时发现气压低、鱼塘缺氧、浮头或水质恶化;有烂鳃、干尾、烂鳍,体表、鳍条基部、吻端、鳃盖、眼圈等部位充血,肛门红肿、腹水等细菌或病毒感染症状,以及有大量寄生虫寄生的鱼都不能注射疫苗。
(2)病原方面:毒种地区差别和毒种变异。疫苗的优点在于它的针对性明确和预防性强,能特异性的作用于某病原,充分发挥动物机体获得性的免疫保护机制;在发病季节前接种疫苗,机体可产生特异免疫记忆,在受到病原侵袭时快速防御机体免于特定病原感染,从而达到预防某个疫病的效果。但如果病原发生变异或者毒种地区差别不同,免疫效果就要差很多甚至无效。
(3)产品方面:接种剂量不够、免疫方式不正确(如用浸泡疫苗用作注射用)或者疫苗保存不当都可能导致免疫失败。冻干疫苗放在冰箱冷冻层中(-10℃左右),水剂型疫苗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层中(4℃~8℃)。更不能使用超过有效期的疫苗产品。
(4)其他影响因素:如饲料种类及成分、水质条件等。恶劣的水质不适宜注射疫苗。恶劣的水质通常表现为水色呈蓝绿、灰黄、黑褐、淡红色甚至红色、紫红色、黑色等,而且水的透明度低。当塘水溶氧在每升3毫克以下(即鱼塘缺氧),酸碱度在6.5以下(即偏酸)或8.5以上(即偏碱),铵(氨)氮每升0.68毫克以上(水温30℃,酸碱度8)和每升1.32毫克以上(水温20℃,酸碱度8),亚硝酸盐每升0.15毫克以上。
免疫后的养殖技术管理
疫苗接种只是鱼类疫病防控中的重要环节,一种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疾病,更不能解决水产养殖所有问题,疫苗是针对特定的病原发挥作用,而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因素很多,涵盖了宿主、病原、环境等单因子及其相互关联的多因子。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其他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性疾病及其他非病原性疾病,因此必须建立综合防治管理意识,还应考虑投入其他预防技术和产品。从更宏观来看,解决病是一个综合问题,还需延伸到抗病良种、适宜养殖模式、高效饲料等,即健康养殖技术体系的范畴。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