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时事
桂林十二五成绩单:新建WiFi超3千个手机用户超400万
2016-02-29   发表:

  现在不光有数字电视、宽带电视,您还能打开手机一边走路一边收看电视;联网的订票系统早就把还有多少空位显示得清清楚楚,用手机购票,到电影院就可取票入座看电影……

  “十二五”期间,桂林市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桂林市将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普及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中,促进信息化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

  信息化提升桂林人的生活品质

  “我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平台找到了工作。”在丽君街道办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的小吴去年就享受到了微信找工作的便捷。去年5月,桂林市首个街道办微信公众平台———“桂林市秀峰区丽君街道办事处”开通,小吴就是通过这个公众平台找到了工作。

  每到周末,市民张日连喜欢约上朋友看电影。大伙再也不用排队买票,只要到电影院出示一下手机上的验证码,票就出来了。

  信息化给市民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随处可见。2014年,市工商局在家乐农贸市场试点“放心菜篮子”工程,在市场安装了集“电子触摸屏、市场管理及主体信息显示屏及监控设备”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平台,全天不间断滚动播放,向市民公布农贸产品指导价格、食品安全检测结果、市场管理规定等,实现了商品溯源、进销货台账登记的无缝衔接。市民只要按照电子显示屏提示的位置和价格,就能到摊位买到想买的菜,买菜比以前更方便。

  去年6月,市人社局“智慧人社”平台开通,这套系统实现业务办理、用户查询、统计输出一体化,老百姓在家里就可查询有关信息;以前要去自来水公司、银行缴水费,后来能在网上银行缴费,今年1月14日开始,市民可用手机支付宝缴费了。

  “十二五”期间,桂林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中、在景区里、在游轮上,桂林市民和八方来客充分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种种便利。信息化已经开始渗透进生活,并大幅度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据统计,仅2015年,桂林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10亿元,增长10.8%。全市互联网总出口带宽预计超过670G,增长8%;手机用户数累计超400万户,其中4G用户数预计超过80万户,宽带用户数超70万户;全市新建W iFi(AP点)超3000个,基本实现人流密集区域100%覆盖。

  信息化助推智慧旅游发展

  “这次我是用手机订购的王城景区门票,不但方便,而且还享受了很多优惠。”26日,在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门口,上海游客王先生展示着电子凭证。

  旅游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一项重要服务功能。桂林作为国内少数几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体系的城市之一,一直引领着我国旅游业发展潮流。

  早在2010年,去哪儿网副总裁戴政在中国(桂林)旅游创意营销论坛暨旅游创意展上就断言,未来旅游电子商务化及网络营销将成为趋势,桂林是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桂林在旅游信息化领域开展的网络营销走在全国旅游景点的前列。

  2013年,桂林市全面启动了智慧旅游建设,积极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利用智慧旅游的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完善桂林旅游网、桂林旅游微博、桂林旅游微信、手机客户端应用等,使桂林旅游营销逐步走向网络化、科技化和信息化。

  桂林的旅游信息化网络营销在2014年12月18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天,桂林市政府与百度共同启动“@桂林旅游”百度直达号上线,桂林旅游搭上百度直达号“快车”。桂林成为全国第一个与百度合作开通百度直达号的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首个旅游O2O城市。游客只需打开手机百度搜索“@桂林旅游”,就能一键直达桂林的景点门票预订、酒店预订和桂林美食、土特产在线购买等服务内容。

  2015年国庆黄金周,手机客户端在赴桂林旅游的游客当中普及程度全面提高。机票、酒店预订中,很大比例都是通过APP完成,来自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的旅游预订量占近80%,相比往年黄金周,手机客户端的预订人数增长超过数倍,门票、租车、自由行三类产品的增幅最大。

  信息化让工业经济实现高位增长

  目前,工业经济仍是桂林市经济增长主要引擎和重要支撑。“十二五”以来,桂林市工业发展摒弃粗放、低质的“老路”,通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经济实现高位增长,两化融合渐入佳境。

  记者近日在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企业生产线一派繁忙景象。近几年来,该公司先后投入近5000万元开展信息化建设。现在,公司不仅与旗下3个子公司建立了统一的办公系统,还与800多家经销商实现了信息对接。由于致力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管理方式,公司已经形成一整套先进的管理流程,产销年年递增。

  通过信息技术与先进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融合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桂林还有不少。

  “十二五”期间,桂林市组织100余家企业参加的两化贯标培训,推广企业实施信息化融合改造的措施途径,提升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漓泉、三金、立白3家企业成为国家首批两化贯标企业,占到全区3/4,桂林橡机、海威、俏天下3家企业成为2015年自治区两化深度融合标杆企业。

  桂林国家高新区成为首批广西工业园区两化融合示范园区,荔浦县工业集中区成为首批广西工业园区两化融合试点园区。

  据统计资料显示,“十二五”时期,桂林市通过促进产业的融合、技术的融合、发展理念的融合,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智能制造应用逐步开展,桂林福达、君泰福、三金、漓泉、奇峰纸业等企业以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工厂为发展目标,大力推进智能化制造;企业网上营销工程全面铺开,与阿里巴巴开展合作,初步建成桂林市跨境电子商务、阿里巴巴LBS桂林服务中心等网上营销平台,超过400家企业开展了网上营销,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

  信息化促进政务治理现代化

  政府作为经济社会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在内部办公、对外管理和服务整体上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依赖度提高,信息化成了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桂林高新区引进了国内先进的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规划项目的申请、审批、打证、数据上传、查询、归档等进行了电子化管理,实现“一书三证”等证书及各类文件的打印数字化,实现了规划管理电子化办公,助推政府服务速度提高,为园区项目建设发力添彩。

  市公安局进行八大信息化建设,全市公安业务实现网上流转,扁平化指挥机制已形成,网上执法办案、网上执法考评制度在全局铺开,候问室、讯问室、办证大厅以及看守所提审室等场所安装视频系统,实行实时监控,实现了全覆盖的网络化科技监督体系。而“天网”工程的全面建成,不仅提高了应用效益、让资源共享成为了现实,也实现了“视频监控一网控”。

  桂林的一家网络运营商结合政府和事业单位对车辆调度管理的需求推出了“车务通”业务,提供车辆实时定位、车辆实时调度等功能,集团客户可以通过车载终端实现对车辆位置信息的随时掌握,并根据集团的需要对车辆进行实时调度,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节省车辆运行成本。

  2015年,桂林市新开工建设政府信息化项目26个,完成投资3505万元。“智慧人社”系统去年6月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全市社会保险业务、单位数据对接、网络通信、数据共享的需要;全市视频共享平台、地理信息平台建设有序推进。

  此外,一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医疗、教育、电信服务等传统领域,信息化不断催生出新的消费模式。新媒体、生活消费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以及电信服务信息化的数据消费等,也正在不断优化和丰富市民的生活。(记者 邱浩)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