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十二五“经济社会建设拉开精彩大幕
12月6日,总投资3500万元的县公安局综合业务办公大楼开工奠基仪式在城北新区隆重举行。两个月前,县工业园区引进上亿元的项目达3个。目前,投资2.6亿元的旅游业项目雷公岭国家矿山公园已到位资金4000万元。新区、工业、旅游三大引擎工程的投资热度为全州县“十二五”经济建设拉开精彩大幕。
2010年,全州县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GDP总量接近100亿元,财政收入站在了5亿元的门槛上,首次获得桂林市财政收入跨台阶奖,经济实力和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今年,全州县按照建设广西北大门中等城市的奋斗目标,突出“强工业、建新城、兴旅游”三大引擎,加快推动全州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工业强县跨越,由桂北重镇向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跨越,全县经济发展不断提速。据统计,今年1至10月,全县共完成GDP87.5亿元,同比增长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53亿元,同比增长37.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6亿元,同比增长58%。组织财政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22%。
各项经济指标的顺利完成,凸现出全州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一五”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州县主要依托“三大引擎”工程和农业、民生、维稳等各项工作来推动经济社会的良好健康发展。
奏响工业强县新旋律。从2005年到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由55.6亿元增加到106.3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3.8%;规模工业总产值由13.3亿元增加到62.2亿元,增长3.7倍。三次产业比重一产在降低,二、三产业在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主导作用不断凸现。一是改造提升了一批传统产业。全州县的产业特点是资源型、耗能型产业占多数,产业结构单一。近年来,全州县积极推进冶炼行业新一轮改造提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组建企业集团。实现了冶炼企业的提质、增效。二是改制重组了一批国有企业。按照“改制一家企业,引进一大品牌,做大一个产业”的开放合作思路,成功改制了湘山酒厂、内燃机配件厂等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国有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企业不仅实现了平稳顺利过渡,而且迅速扩张,不断做大做强。三是新建并投产了一批骨干企业。主要包括翔云锰业、金六福湘山酒业、桂林全州福达、新宝铝业、东丰冶炼等强优企业。通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时间换空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初步改变了全州产业“单、散、小”以及资源型、高能耗占多数的低层次发展格局。市委书记刘君在今年全市年中工作会议上说,全州这些年已初步改变了“工业短腿”现象。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