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桂林市在民生工作上努力唱好“民”歌,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在公共服务方面重点做到加强养老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事务服务建设、加强民政公益福利建设这“三个加强”,更好地体现了“民政为民”的要求。
半年的时间,政府用鲜活而真实的数据向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民生期中答卷”,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编织保障网 增强综合保障能力
今年以来,桂林市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集中力量解决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保障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2015年,桂林市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工作与2014年相比,农村住房保险理赔范围进一步扩大,赔付标准进一步提高。今年,桂林市将地震风险纳入保险责任范围,全市农村住房因地震或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都由承保公司负责赔偿。
在城乡困难群众保障方面,今年1至6月,全市保障城市低保对象5.12万人,保障农村低保对象27.35万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81亿元,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累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664.52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8.07万人次,资助15.46万人参加新农合及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大幅提高,1至6月保障五保供养对象3.11万人,发放供养资金809.3万元。
社会事务推行“一站式”服务
今年以来,桂林市要求各县区大力整合基层机构资源,依托政务大厅、办事大厅,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窗口,与教育、人社、卫生、住房等基层机构协同办理事务,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全市现有的147个乡镇(街道办)普遍设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受理窗口,提升了社会救助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这种社会救助新模式得到了自治区民政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区推广。
此外,殡葬管理改革也成为桂林市今年民政工作的重点之一。从去年起,桂林市在官帽山永久公墓试点不保留骨灰的生态安葬方式——— 花坛葬,并在清明节期间开展了首期花坛葬活动。今年清明节,花坛葬活动得到了更多市民的支持与参与,参与人数增加一倍。市民政部门努力通过花坛葬活动,进一步引导和促进全市生态殡葬、惠民殡葬的全面实施及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健康养生产业升级态势良好
在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下,健康养生产业成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之一。自治区、市级主要领导都非常重视,多次对桂林市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进行调研,推动了以桂林夕阳红养老中心、信和信集团智慧健康产业园等为代表的养老养生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桂林信和信健康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02亿元打造桂林智慧健康产业园。该项目位于临桂区和灵川县交界处的塔山村,占地面积2200亩,建设内容包含医疗护理基地、健康体检中心、全天候看护养老社区、居家护理养老社区、高端人士健康养生公寓等,并配套建设桂林中加护理学院、桂林康复医院等。目前,产业园项目中医文化一条街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年内开街。
桂林市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同时鼓励个人兴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城乡兼顾、互为补充的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175家,其中农村五保村978个、乡镇敬老院132个、社会福利院17个、光荣院10个、民办养老机构38家,共有床位21476张。全市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54家,农村幸福院200家,养老服务模式呈多元化发展。
(记者 刘倩)
0条评论